(北师大)必修三 第21课《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ppt课件(A版)内容摘要:

1、第 21课 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一 .“ 蒸汽时代”的到来(一)瓦特改良蒸汽机: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科学技术为生产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特改良蒸汽机的过程:18世纪 60年代 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18世纪 80年代 联动式蒸汽机 用作提水、带动车床和织布机;适应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部门;过程: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美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英国工业开始后,曾经的宁静小村庄成为机器轰鸣的新兴工业城市。 1760年,英国 5 10万人的城市只有 2、1个, 1851年达到 13个; 1851年 ,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 7个。 1851年 ,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 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 77%。 1807年, 富尔顿 发明的蒸汽船“克莱蒙特”号试航成功,揭开了水上交通运输工具的新篇章。 航行时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所以这种船就被称为 轮船。 1814年,英国人 史蒂芬孙 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这台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因此被称为“ 火车 ”。 意义 :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 :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促使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 3、英、法、美等国成为工业国家;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各地联系密切,日益形成一个整体;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了“蒸汽时代”。 消极影响:造成了环境污染;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阶级对抗加剧;加剧殖民侵略和掠夺,扩大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差距。 二、752年,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3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1882年,爱迪生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法拉第 于 1831年发现用磁力产生电流现象,实现电磁学的重大突破,为研制 发电机 奠定了理论基础。 1866年西门子发明 4、的发电机童年的爱迪生800年,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发明了电池;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依据电磁学理论,设计出环状电枢自激式发电机;电力的广泛应用与发明大王爱迪生分不开,他发明成就达千余项,特别是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 电力成为新能源,工业获得比蒸汽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电气时代”;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 垄断组织 的形成;促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确立并巩固了对世界的统治;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的异同:蒸 5、 汽 机 发 电 机同异都是社会生产需要的直接结果主要是在英国一国且由瓦特一人完成在多国由多个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完成主要是在早期蒸汽机的基础上改良而成在科学理论基础上发明而成(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三、研制:194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同阿伯丁炮场合作,为陆军计算火炮弹道表。 当时计算一条弹道最快也要 20小时,为赢得战场上的主动,电子计算机应运而生。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运算速度达 5000次 秒,比当时最好的计算器快 1000倍。 至今,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第五代新型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 1946年 2月 14日问世的“ (埃历阿克),运算速度每秒 6、 5000次加法,一条炮弹的轨迹只需20秒钟就能被它算完,比炮弹本身的飞行速度还快。 在 共安装了 17468只电子管, 7200个二极管, 70000多电阻器 ,10000多只电容器和 6000只继电器。 电路焊点达 50万个。 机器被安装在一排 地面积为 170平方米左右,总重量达到 30吨。 应用:电子计算机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被广泛用于生产、办公、军事等各个领域,走进家庭。 存储量大、运行速度快、体积小、轻便实用、能代替人脑进行高水平的工作。 特点:影响: 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原因:20世纪 60年代,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担心苏联的人造卫星破坏其军事通信系统,加紧了 7、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产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成互联网产生。 发展:1995年,北美、欧洲和东亚地区迎来了网络建设的高潮,这一年被称为“ 国际网络年 ”。 供文件传输 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 浏览新闻休闲游戏 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 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为传统产业提供新的市场和支持;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国家经济安全;外来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冲击;青少年对虚拟世界的沉迷。 经济形态 基本要素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土地、劳动力资本、劳动力、市场知识、人才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初期中国与之失之交臂。 (原因:恶劣的国际环 8、境;“左” 倾错误的干扰)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追赶第三次工业革命潮流,取得一系列成果。 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中国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英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瓦解中国自然经济,近代工业产生 (洋务、民资企业等 );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影响第三次第二次第一次【 1】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答案: C。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