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必修一历史 第13课《“一国两制”统一祖国》ppt课件内容摘要:

1、“ 一国两制 ” 的伟大构想,为祖国统一提供了一个创造性的指导方针。 2香港、澳门的回归,是 “ 一国两制 ” 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3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发展,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一、 “ 一国两制 ” 的构想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香港、澳门仍分别处在 和葡萄牙的统治之下, 与大陆仍处在相互隔绝的敌对状态。 (2)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整个 的强烈愿望。 (3)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英国 台湾中华民族2历程(1)1978年下半年,逐步形成了 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对台湾采取 “ 2、 ” 的方针。 (3)20世纪 80年代,邓小平提出 “ ” 的伟大构想。 和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3含义在 的前提下,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但允许国内某些地区实行 ,比如香港、台湾。 4地位“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 一个中国基本方针资本主义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条件(1)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 ” 构想的提出,为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开辟了途径。 一国两制2概况(1)法律保障: 中英、中葡两国分别于 1984年和 1987年签署联合声明。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起草并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基本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3、基本法。 特别行政区(2)回归: 1997年 7月 1日, 回归。 1999年 12月 20日,澳门回归。 3历史意义(1)中国人民终于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2) 的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香港澳门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 得益于哪一方针。 提示: 背景: 1997年 7月 1日香港回归,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方针:一国两制。 探究升华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1987年,台湾和祖国大陆长达 38年的隔绝状态得以打破,两岸的往来与交流掀开了第一页。 (2)20世纪 90年代初,台湾和祖国大陆方面分别成 4、立了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3)1992年,双方达成 “ 九二共识 ” ,表示 “ 海峡两岸均坚持 原则 ”。 海峡交流基金会一个中国(4)1993年,双方在新加坡举行 “ ” ,签署了四项协议,为两岸的交流建立了正常的渠道。 (5)祖国大陆在 1994年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 ,为台胞来大陆投资经商提供了法律后盾。 (6)200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 ,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汪辜会谈投资保护法连战影响当今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因素有利因素 大陆提出了 “ 一国两制 ” 的和平方针 两岸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 两岸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 国民党的务实政策 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等 5、不利因素 势力的分裂活动 海外反华势力的干扰和阻挠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的异同内容项目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不同点设立目的 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享有权力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有一定的自治权社会制度 仍是资本主义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内容项目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不同点设立区域 港、澳、台地区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作用 推动祖国和平统一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相同点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例 1 胡锦涛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 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6、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而奋斗。 ”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 一国两制 ” 使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华夏儿女的共同心愿 “ 一国两制 ” 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坚持和平统一,决不使用武力A B C D 解析 从讲话内容及所学知识可判断, 都是对 “ 一国两制 ” 的正确认识。 材料虽然提出坚持和平统一,但没有指出 “ 决不使用武力 ” ,故排除含 的选项。 答案 )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者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是中国和英国、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2)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7、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应由中国自己来解决,不容许外国干涉。 1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相同点不包括 ( )A都有关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大业B都适用于 “ 一国两制 ” 构想C都要与外国政府谈判D都牵涉外国势力解析: 本题易错选 选的原因是认为台湾问题没有牵涉外国势力,实际上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是台湾问题至今未能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问题,不需要与外国政府谈判,所以答案为 C。 答案: C例 2 2009年 12月,大陆地区的陈云林与台湾地区的江丙坤在南京举行会谈。 这是恢复协商后领导人第四次会谈。 其中江丙坤所代表的民间团体是 ( )A海峡交流基金会 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C 8、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和平理事会解析 本题为知识性选择题,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准确记忆教材基础知识。 上个世纪 90年代初,海峡两岸分别成立了统一促进组织,一个是 1990年在台湾成立的海峡交流基金会 (简称海基会 );另一个是 1991年在大陆成立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简称海协会 )。 答案 )特点:填充型选择题与绝大多数的完全陈述式选择题有所不同,其句式在表述上是不完整的。 由于它的求答指向不明确,这就给审题带来了难度,同时使考查的范围和备选项中相似易混的知识点形成干扰项的可能性增大。 (2)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审明题意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求答项和限定语 ),学生对题干中的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必须有较全面的了解,并结合选项中所涉及的其他知识点,逐项排除明显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2 2008年 12月 15日,海峡两岸直接 “ 三通 ” 变成了现实。 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 “ 又一次历史性突破 ” ,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 “ 历史性突破 ” 是 ( )A 告台湾同胞书 的发表 B “ 一国两制 ” 的提出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D “ 九二共识 ” 的达成解析: 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2008年三通之前的历史性突破应是 1992年达成的 “ 九二共识 ” ,即双方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 D。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