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必修一历史 第24课《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ppt课件内容摘要:
1、共体的成立增强了欧洲的经济实力,对外用“ 一个声音说话 ” 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冲击着两极格局。 2 20世纪 80年代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并且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广大发展中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相对独立的力量。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西欧各国恢复和发展 的客观要求。 2过程(1)1951年,法德等六国决定建立欧洲 共同体。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 经济煤钢欧洲共同体3作用(1)经济上:不断加强 ,实力大大增强。 (2)政治上: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 的外交政策。 2、经济合作独立自主欧共体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必要性(1)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并失去 了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作用,唯一的出路在于 “ 联合 ”。 (2)两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人民反战情绪强烈,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恢复发展经济。 (3)西欧面积狭小,资源相对贫乏。 (4)二战后,西欧既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又受到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压力。 2可能性(1)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联系比较密切。 (2)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 (3)西欧各国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 (4)西欧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5)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 3、解。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经济腾飞(1)原因: 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美国减免 ,提供资金和物资。 朝鲜战争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 战争赔款 日本政府制定出合乎国情的。 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提出 “ ”“ 出口第一 ” 的口号。 (2)表现: 20世纪 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影响20世纪 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 的目标。 经济发展战略贸易立国政治大国上图表明日本怎样的政治目标。 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目标:成为政治大国,进一步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原因: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探究升华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二战后,民族 4、解放运动使许多国家独立。 (2)广大 国家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举行。 经济发展战略亚非拉贝尔格莱德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4主张(1)初期:制止新殖民主义和 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2)20世纪 70年代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帝国主义5影响(1)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的崩溃。 (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在一定程度上 着两极格局。 殖民体系冲击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1)多极化是一种趋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 5、的政治新格局。 (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3)多极化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差距的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 (不结盟运动兴起 )。 不结盟运动兴起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冲击的比较对象比较项 西欧、日本 不结盟运动性质不同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 反对苏 6、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冲突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多数受过殖民压迫,它们的斗争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对象比较项 西欧、日本 不结盟运动宗旨不同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进行 “ 冷战”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 “ 冷战 ” ,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过程不同 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到外交上的抗争 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斗争到经济斗争例 1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提出 “ 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 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 7、 ”。 体现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有 ( ) 1945年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A B C D 解析 体现戴高乐观点的历史事件应该是欧洲走向联合,摆脱美国控制的史实。 符合题意。 答案 强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 欧共体成立后,在经济政治领域展开多方面合作,实力大大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和两极格局,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 1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 德洛尔说: “ 欧共体不单单是 冷战 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 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B与美国、苏联抗 8、衡,保障自身的安全C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 “ 欧共体不单单是 冷战 的产物 ”即欧共体的成立既与 “ 冷战 ” 有关,又有其他的原因。 根据所学应该从政治地位下降,为了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经济上加快经济发展两方面加以理解,所以此题应该选择 C。 答案: C例 2 第一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通过大会宣言,表示“ 参加这次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 ”。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不结盟运动反对美苏两大集团控制世界B不结盟运动的性质与 “ 经互会 ” 、华约不同C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 9、盟的政策D不结盟运动是没有共同目标的松散组织解析 本题为概念型选择题。 不结盟运动的共同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 结盟运动是独立于美苏之外的一种力量,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 A、 B、 答案 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入手。 历史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的内部结构,它包括时间、地点、内容 (过程 )、结局等史实要素。 历史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的外部联系,它包括背景 (原因、条件等 )、与之相关事件 (事物 )的联系、性质、作用和影响等评价要素。 2下列对不结盟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南斯拉夫等国发起B由英国等国发起C它的兴起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D它反映了新兴独立国家积极谋求维护国家主权解析: 不结盟运动由南斯拉夫等国倡议,奉行 “ 非集团,不结盟 ” 的原则,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它反映了新兴的亚非拉国家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国家独立主权的愿望,而非英国发起。 答案: B。(北师大)必修一历史 第24课《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ppt课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