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德国(精华课件)内容摘要:
区域地理-德国(精华课件) 德 国分区地理 纬度位置一、位置和范围100N 55 ºN 5 ºE 15 ºE 2、海陆位置欧洲中部,北临 北海,波罗的海;陆上和 9个国家接壤 ,是本区邻国最 多的国家3、交通位置欧洲路上 “ 十字路口 ”水陆交通便利二、德国地形地势北部波德平原南部巴伐利亚高原中德山地1、地势 南高北低呈 阶梯状2、三大地形区北: 波德平原中: 中德山地南: 巴伐利亚高原阿尔卑斯山地三、德国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为主,兼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等)气候自西向东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四、德国的河流易北河威悉河莱茵河注入北海多瑙河 注入黑海基尔运河基尔运河、莱茵 多瑙河运河莱茵河莱茵河的航运在德国内河航运中最为发达,同时其货运量居世界各河的前列,被称为德国的 “ 黄金水道 ”莱茵河航运最为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莱茵河水量丰富水位变化较小含沙量小,无冰期沿岸经济发达,航运需求量大多 瑙 河汉堡四、德国的农业 (南北差异大 )自 然条件与农业北德平原中德山地巴伐利亚高原北 部 南 部地形气候土壤农业北德平原,地势低平高原山地,河流谷地夏温凉,冬阴冷 日照时间较长较贫瘠 河谷土壤肥沃畜牧业为主,麦类种植河谷水果园艺业,山地森林和牧场乳用 肉类 畜牧业,养猪业小麦,大麦,甜菜,畜牧业 水果,园艺 啤酒花黑麦,燕麦,马铃薯,畜牧业德国农田畜牧业 种植业啤酒花五、发达的工业 欧洲 经济实力最强 的国家2008年世界各国最新 值(亿美元) 人均(美元)1 美国 139800 462802 日本 52900 414803 中国 33700 25204 德国 32800 397105 英国 25700 424306 法国 25200 412007 意大利 20900 359808 西班牙 14100 308209 加拿大 13600 4147010 俄罗斯 11400 8030五、发 达的资本主义工业丰富的煤 炭 等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雄厚的科技力量资源 (油铁金属矿 ) 分布较均衡 ,工业由北向南发展埃森科隆波恩 法兰克福莱比锡柏林汉堡斯图加特慕尼黑要是:煤矿、钾盐和石油;主要矿产分布于中部山地;石油主要分布于北部平原地区。 尼黑斯图加特部门区位煤炭、钢铁机械、化学煤炭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知识技术优美环境便利交通电子电器、宇航 、飞机制造工业中心和城市莱茵 林法兰克福汉堡斯图加特慕尼黑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宇航、微电子等柏林法兰克福汉堡斯图加特慕尼黑德国汽车工业奔驰新 运动性与充足车内空间的兼备 ,具备了中型旅行车的负载能力 6灵感取自概念跑车的倒置梯形隔热栅成为其最大特征,不仅提高了其车身辩识性,更深一层的意思是给予 斯图加特西门子公司总部设在 柏林、慕尼黑;世界 500强,产品销往 193个国家和地区;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并设立中国公司,在华员工超过 27000人,是最大的海外投资公司;西门子品牌是德国产品的象征;主要门类:电机、电子工程、家用电器、医疗、工业自动化、信息与通讯、交通运输、照明灯具、器材配件等。 案例: 鲁尔区的兴衰茵河鲁河利莱尔珀 河运河铁路煤田工业中心杜塞尔多夫埃森杜伊斯堡多特蒙德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 1、 便捷的水陆交通2、煤炭资源丰富3、水源充足4、离铁矿区较近,输入便利5、市场广阔(德国、西欧)产钢、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生产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老化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世界性钢铁过剩 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年份 1800年 1900年 1980年焦煤 4吨 2吨 吨 落的主要原因。 环境污染严重 新兴产业不愿来此安家落户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对传统工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产生冲击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 1、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的多元化。 4、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3、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2、调整工业布局 , 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六、主 要城市柏林 :首都,全国最大城市波恩: 原联邦德国政府所在地汉堡:最大港口 城市和造船中心法兰克福: 德国 最大航空港 ,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慕尼黑: 德国的 “ 硅谷 ”汉堡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造船工业中心。 慕尼黑科 隆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之一、德国最大的教堂。 是中世纪格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高达 161米,像两把利剑直插苍穹。 四周林立着无数小尖塔,中央大礼拜堂穹顶高达 楼上有 5座响钟,最重达 24吨。 慕尼黑啤酒节 1810年创建,每逢 9月最后一个星期到 10月初共 16天被定为慕尼黑啤酒节或叫“十月节”,举国狂欢。 慕尼黑街景人口稠密,白色人种, 民族,信仰 教,城市化水平高,中小城市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七、人口与城市:首都,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和造船中心: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化工城市慕尼黑、斯图加特 : 十字路口 ” ,地理位置重要。 部为山地气候;沟通北海与黑海,水运发达。 煤、钾盐资源丰富。 尔区是著名工业区;新兴工业向南部慕尼黑移动。 括电机、电子、汽车、仪器制造等)、化学、采煤、钢铁、纺织等是德国主要工业门类。 ( 10年全国 卷) 36.( 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图 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 图 界上酒精度最高( 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a b(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 12分)(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 ( 8分)( 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 16分)( 1)甲地位于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 45° 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 2)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 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 3)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 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参考答案材料一:在欧洲经济发展中内河航运起了很大的作用。 右图为莱茵河为主干的西欧航道网图。 材料二:欧洲西部的地理环境特点:终年盛行西风,气候温和湿润;地形以平原为主。 (1)根据材料分析图示地区内河航运发达的自然区位优势 (8分 )(2)通过莱茵河由下游逆水运往欧洲最大工业区的主要矿产是 ,因此该工业综合整治中,对工业布局的调整采取了什么措施。 (6分 )(3)根据 国开发哪一种新能源具有优势。 并分析 6分 )(1)地形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2分 ),水流平稳 (2分 );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流量丰沛而稳定 (2分 );终年温和,河流几乎不结冰,通航时间长 (2分 )。 (共 8分 )(2)铁矿 (2分 ) 把钢铁工业集中到西部 (2分 );把炼铁高炉建在荷兰海边 (2分 )。 (共 6分 )(3)风能 (2分 ) 西风强盛; (2分 )地势低平,风从海洋上过来,摩擦力小;且位于沿海,气压梯度力大 (答出后两点中的任一点,得 2分 )。 (共 6分 ) 参考答案国首都 , 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 现有居民约 340万。 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 施普雷河和哈韦尔河流经该市。 柏林扼东西欧交通要冲,北部距离波罗的海、南部距离捷克均不到200公里。 柏林位于欧洲的心脏,是东西方的交汇点。 城市面积 883平方公里,其中公园、森林、湖泊和河流约占城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整个城市在森林和草地的环抱之中,宛若一个绿色大岛。 人口约 339万。 尼黑(德文: 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 2006年人口为 130万,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都会区人口达到 270万。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国北部大城市和港口。 在易北河、阿尔斯特河与比勒河汇流处。 人口 1983)。 市内河道纵横,多桥梁。 主要河道的河底有隧道相通。 九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曾在此建镇,称“汉马堡”。 十三世纪后,与北德各港口城市建立自由贸易联盟 汉萨同盟。 港口北距易北河口 120余公里,航道水深 13 16米,大型海轮可直达。 有 300多等航线和世界各主要港口联系。 货物吞吐量 6,310万吨( 1980)。 港区设占地 由港”,主要经营转口贸易。 易北河口附近的库克斯港为汉堡的外港。 工商企业多与港口(海港兼河港)、外贸相联系。 主要有电子、造船、石油炼制、冶金、机械、化工、橡胶、食品等工业。 德国重要铁路枢纽和航空站。 文化、银行和保险业发达。 设有汉堡大学、艺术、航海等专业院校以及博物馆等。 1842年大火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先后遭严重破坏,战后重建,并在市北兴建新的商业中心。 阿尔斯特湖滨地带集中了全市主要文化设施、旅馆、办公大楼等。 国西部莱茵河畔名城和重工业城市。 人口 1983),仅次于柏林、汉堡和慕尼黑。 公元前 38年建为古罗马要塞。 曾是汉萨同盟主要成员。 因位居欧洲东西和南北交通要冲,中世纪时经济已颇发达。 这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也是一座现代化气息极强的大都市。 市中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店比比皆是,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 因河畔法兰克福(“法兰克福”),德国重要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黑森州最大城市。 位于中部莱茵河的支流美因河下游两岸。 人口 1983)。 十四至十八世纪为德意志皇帝选举及加冕处。 ;德国最大航空站、铁路枢纽。 德意志联邦银行 (、欧洲央行(欧元发行的银行)及其他大银行总行多设于此。 工业以化学工业(染料、制药、化肥、人造纤维、合成橡胶)最为重要,次为电子机械等。 德国著名诗人歌。区域地理-德国(精华课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