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西师大版数学六下22圆锥的体积2内容摘要:
实验方法和结果。 教师:你们采用了哪些方 法研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方案一:用空心的圆锥装满水,再把水倒在与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形容器中,倒了三次,刚好装满圆柱形容器,因为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所以圆锥的体积 =13圆柱的体积。 方案二:方法与一小组的方法基本一样,只不过装的是河沙。 我们的结论和一小组一样,圆锥的体积也是这个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方案三:我们组与前两小组的方法不一样。 我们是用两个同样大的水槽装同样多的水,在水面的位置分别作好标记,然后把这两个实心的圆柱和圆锥分别放入两个水槽中, 在升高后的水面分别作好标记,算出两个水槽水面上升的高度,发现放圆柱形水槽的水面上升的高度是放圆锥形水槽水面高度的三倍。 因为两个水槽底面一样大也就是底面积相等,由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算出两个水槽中水的体积,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因此我们组得出的结论是: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教师:三个小组采用的实验方法不一样,得出的结论都一样。 老师为你们的探索精神感到骄傲。 教师把学生们的实验过程用多媒体演示一遍,让学生再经历一次圆锥体积的探究过程。 4.公式推导 教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圆锥的体积又怎样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只要求出与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再乘以三分之一,就得到圆锥的体积。 板书: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V=Sh ↓〖 4〗↓〖 6〗↓ 圆锥的体积 =13底面积高 V=13Sh 教师:圆柱的。20xx春西师大版数学六下22圆锥的体积2
相关推荐
心情进行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 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一、收获: ,学生可以不再是实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
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要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我平时非常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表现也相当的出色。 我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观察、操作、讨论,动手做实验等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什么 ?最后求什么 ? 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点拨。 反馈: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题意。 教师抽学生叙述思考过程,要求语言简洁,思路清晰。 在反馈过程中,尽量多抽几个学生叙述。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这 题的关键是求出圆锥形煤堆的体积,也就求出了煤堆的质量。 教师抽学生上台板算。 板书: 煤堆的底面积: 煤堆的体积: 教师:最后的结果为什么要取整数部分再加 1。 让学生明白装了
1、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第六学习主题 第 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女皇武则天学习与探究导入( 1)导入( 2)返回首页“开元盛世”导入( 3)导入 1 大明宫词 剧照上面电视剧 大明宫词 剧照中的女主人公是谁。 你对她的事迹知道多少。 本课将从历史角度介绍这个历史人物。 第六学习主题 第 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女皇武则天学习与探究导入(
有( ) A商人贸易活动 B、人口迁徙活动 C、社会文化教育 D、各种经济、政治交往活动 ABCD 首届世界汉语大会 2020年 7月 22日在北京举行,海内外专家齐聚北京,共同探讨 “ 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 ” ,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召开的以汉语为主体的高层次国际研讨会。 这项活动( ) A、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B、表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表明国际研讨会是文化传播的唯一有效手段
1、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科举制度的创立 科举制度的发展 科举制度的影响第六学习主题 第 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学习与探究导入返回首页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度的创立此图为宋人所画,根据画面可以想见唐宋时科举考试的情景。 科举考试图 导入第六学习主题 第 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