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主题活动【4】历史遗址考查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六学习主题主题活动四 历史遗址考查主题活动四 历史遗址考查 世界遗产名录 列入有关唐朝和唐朝以前的历史遗址:秦长城西起今甘肃东部,经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和辽宁等省、自治区、直抵鸭绿江,长达 5000多千米。 汉长城更长于秦长城,达 今,散布在新疆至河北数省、自治区之间的汉长城烽魑遗迹仍处处可见。 此后,北魏、隋朝都有修筑长城的记载。 明代为防止元代北逸残余势力南下侵扰,也不断地修筑北方长城。 明朝修筑长城的工程延续 200多年,初期修建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祁连山麓,全长 7300多千米 ;中叶以后经过修缮的自山海关至嘉峪关一线的长城比较完好,便被人误为是历史上长城的起点、终点。 2、万里长城于 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万里长城秦长城遗址主题活动四 历史遗址考查莫高窟是中国从十六国至元代开凿的佛教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的鸣沙山东麓。 莫高窟开凿在南北长 高 0米的崖面上,现存洞窟有 750多个,壁画 4 5万平方米,彩塑 3000多身,木构窟檐 5座。 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古代东方文化艺术的灿烂明珠。 高窟于 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主题活动四 历史遗址考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人遗址于 1921年被发现,位置在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侧。 它是世界上发现材料最丰富、 3、最系统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阶段的人类遗址。 1921、 1923和1927年在“北京人”洞穴遗址陆续发现了三枚人类牙齿化石,“中国猿人北京种”这一命名在考古界诞生。 1929年又在此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人工制作的石器和用火遗迹,成为当时震惊中外的重大发现。 “北京人”洞穴的堆积层厚达40多米,大致形成于距今 70万到 23万年前,“北京人”大约在距今 70万到 20万年间在此居住。 长达 50万年。 他们的头部特征较为原始,但已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 “北京人”的食物来源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并已知熟食和用火。 其用火主要取于自然火种,并能保护火种,火的使用完备了人的特征。 “北京人”的发现 ,为 4、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于 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主题活动四 历史遗址考查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北郊区约两千米处的一座小山上。 在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民心中,这坐小山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而用藏语称此为布达拉(普陀之意)。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 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 1300年的历史。 布达拉宫于 1994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主题活动四 历史遗址考查峨眉山 括乐山大佛)以其持殊的地理位置,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观,典型的地质地貌,保护完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地处世界生物区系的结合和过渡地带,拥有 5、丰宣的动植物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珍稀濒危物种繁多。 近二千年来,创造和积累了以佛教为主要特征的丰富文化遗产。 峨眉山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美学、科研、科普和游览观光价值,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乐山大佛 于 199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主题活动四 历史遗址考查大足石刻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简称“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公元 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中国晚唐景福元年至南宋淳佑十二年)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 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 650年(唐永微元年),兴盛于公元 9世纪末至 13世纪中叶,余绪延至 6、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 “五山”摩崖造像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 以集释(佛教)、道(道教)、儒(儒家)“三教”造像之大成而异于前期石窟。 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 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公元 9世纪末至 13世纪中叶间中国石窟艺术风格及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 大足石刻于 1999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主题活动四 历史遗址考查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在河南省洛阳市城南 13公里。 这里因伊水 7、东西两岸之香山和龙门山对峙如天然门阙,故古称“伊阙”,隋唐以后,习称龙门。 石窟密布于两岸的崖壁上,长达 1公里。 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合称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 494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国、隋、唐和北宋诸朝,其中尢以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造达一百五十多年。 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共二千一百多个,佛塔四十余座,碑刻题记三千六百多块, 全山造像十万余尊。 北魏时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唐代的潜溪寺、 万佛洞、看经寺、奉先寺等都是代表性的洞窟。 奉先寺大卢舍那佛像龛的群像雕造,气势雄伟,雕琢精美, 表现了古代艺术大师的卓绝技艺。 魏碑精华“龙门二十 8、品” 和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伊阙佛龛之碑”, 则是书法艺术史上的珍品。 龙门石窟于 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主题活动四 历史遗址考查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坑秦始皇陵秦始皇(公元前 259前 2位后不久,便开始在晒山营建他的陵墓,统一六国后,更从全国各地征调 70万人参加陵的修建。 前后费时近40年,至秦亡时陵园尚末完全竣工。 据史籍记载 陵丘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有余,墓内建有各式宫殿,陈列各式奇珍异宝,工程之浩大为史所罕见。 秦始皇陵于 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主题活动四 历史遗址考查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佣坑。 一号坑在南 9、,东西长 2 62米,面积 号坑东西长 124米,宽 98米,面积为 6000平方米。 三号坑面积 520平方米。 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 800件,木质战车 马 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俑可能有 7000件,战车 马 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象二千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 陶俑身材高大,一般在 态各异,表情逼真。 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与秦始皇陵一起于 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主题活动四 历史遗址考查青城山在都江堰城西南 15千米处。 它背靠千里岷山,俯临成都平原,层峦叠嶂,自古就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人文景 10、观驰誉中外。 青城山保护面积 1522公顷,有 36峰, 8大洞, 72小洞, 108景。 最高海拔 2434米,最低海拔 726米。 年平均气温15 2。 青城山现有道教官观 11处,建筑风格具有中国道教文化和川西民俗特色。 青城山自唐宋以来就以“天下幽”闻名于世。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翠欲滴是幽;荆溪白石,飞瀑连珠是幽;曲径婉蜒,林木遮天是幽;云雾缭绕,烟波四起是幽;宫观藏趣,自然天成也是幽。 同时,它又体现了以“金鞭岩”为代表的“雄”的特色;以“降魔石”为代表的“奇”的特色;以“掷笔槽”为代表的“险”的特色,满山密林,日穿不透,“直与峨眉争秀色”。 青城山于 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 11、产名录。 青城山 都江堰青城山主题活动四 历史遗址考查都江堰都江堰含渠首工程和灌区两大部分。 渠首工程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1千米处,它是灌区的中枢,保护面积 231 5公顷。 都江堰能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就是渠首位置选址科学,工程与地形条件配合巧妙,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具有布局合理,科学系统的完整性。 渠首工程选在成都平原顶端,海拔 726米,为全灌区制高点,它接纳了岷江上游丰富而稳定的水资源。 渠首工程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口、飞沙堰溢洪道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组成。 它是一个分流引水,溢洪排沙相结合的生态系统工程。 都江堰与青城山一起于 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 12、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主题活动四 历史遗址考查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距今已有 1, 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 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 现存的云岗石窟群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 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 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 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 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及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宝贵资料。 云冈石窟于 200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主题活动四 历史遗址考查国家文物局网,共五批, 891个,查阅详见以下网站主题活动四 历史遗址考查结 束。(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主题活动【4】历史遗址考查ppt课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