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内容摘要: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邰 丽 华 两 岁 时 , 因 一 次 高 烧 失 去 了 听 力。 没 过 多 久 , 她 甜 美 的 歌 喉 也 关 闭 了。 那 以 后 , 她 陷 入 了 无 声 世界 , 自 己 却 茫 然 不 知。 直 到 5 岁 , 幼 儿 园 的 小 朋 友 轮 流 蒙 着 眼 睛 , 玩 辨 别 声 音 的 游 戏 , 她 才 意 识 到 自 己 与 别人 不 一 样 , 她 伤 心 地 哭 了。 为 此 , 父 亲 带 她 辗 转 武 汉 、 上 海 、 北 京 等 地 求 医 问 药 , 只 要 听 说 哪 里 有 一 线 治 疗希 望 就 不 会 放 过 , 但 始 终 不 见 好 转。 眼 看 要 满 7 岁 了 , 父 母 将 她 送 人 市 聋 哑 学 校 学 习。 舞 蹈 使 邰 丽 华 品 尝 到 无 穷 的 欢 乐 , 但 她 知 道 , 在 现 代 化 的 今 天 , 知 识 对 于 一 个 人 的 重 要。 17 岁 那 年 , 她 给 自 己定 下 新 的 目 标 : 上 大 学。 于 是 她 又 将 自 己 练 舞 的 倔 劲 放 在 学 习 文 化 课 上 , 1994 年 如 愿 以 偿 地 考 取 了 湖 北 美 术学 院 装 潢 设 计 系 , 成 为 了 一 名 大 学 生。 如 今 , 邰 丽 华 成 了 中 国 残 疾 人 艺 术 团 里 的 台 柱 子。 她 不 仅 担 任 了 残 疾 人 艺 术 团 演 员 队 队 长 , 出 任 了 中 国特 殊 艺 术 协 会 的 副 主 席 , 同 时 她 也 是 中 国 残 疾 人 艺 术 团 的 “形 象 大 使 ”, 先 后 在 40 多 个 国 家 巡 回 演 出 , 她 的 演出 剧 照 总 是 出 现 在 艺 术 团 宣 传 材 料 最 醒 目 的 位 置。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能够不因缺废而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上进,所以最后才有卓绝的成就。 我们平常人既聪明又健康,假如还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话,真是很对不起自己啊。 你相信奇迹吗?你相信既盲又聋又哑的人也能成为作家吗?有的,这个人便是伟大的海伦凯勒女士。 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 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 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 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 她了解每个人都很爱她,所以她不能辜负他们对她的期望。 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 几年以来,当她的第一本著作“我的一生”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美国。 海伦凯勒虽然五官残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大学教育。 以后更致力于教育残缺儿童的社会工作,这种努力上进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效法,海伦凯勒真可算是个身残志坚的人。 贝多芬的故事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 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 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 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 ”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 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 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 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他从 12 岁开始作曲,14 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 补贴家用。 到了 17 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 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 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 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 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 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 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 28 岁那年的耳聋。 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 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 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 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 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 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 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 ”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 年 3 月 26 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 57 岁。 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 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 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 华罗庚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 5 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8 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 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 1931 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1936 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 1938 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张海迪5 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 年 3 月 7 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 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 1993 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4 年参加远南运动会。 1997 年入选日本 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98 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2000 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霍金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 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 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 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 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 1988 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 1973 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 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 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 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 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海伦凯勒: 亚当斯·凯勒(880 年 6 月 27 日1968 年 6 月 1 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 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 她在 19 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 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 (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1898 年,海伦· 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 1900 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 最后于 1904 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 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 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从 1902 年 4 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 (又译我生活的故事 ) (y。 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 1902 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桑兰 桑兰,出生于 1981 年 2 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 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 6 年的轮椅时光。 1998 年 7 月 21 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 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 这确实是个意外。 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 3 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