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科学中考一轮复习 第23课时-物质的转化规律ppt课件内容摘要:

1、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第 23课时 物质的转化规律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1 无机物之间的关系 (掌握 )反应条件:(1)置换反应:金属和酸、金属和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_。 (2)复分解反应: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必须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金属活动性顺序【 注意 】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的碱只能是可溶性碱,否则反应不能发生。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常见的非金属氧化物中 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2 物质的除杂和推断 (掌握 )(1) 2、除杂原则:不增 (不增加新杂质 )、不减 (不减少原来的物质 )、不变 (不改变原物质状态 )、易分 (易于分离 )、先物后化 (先物理方法后化学方法 )。 常见物理分离方法:过滤法、沉淀法、蒸馏法。 (2)推断常见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 蓝色, 浅绿色, 黄色;熟悉常见物质的溶解性: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3)熟练分析无机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4) 掌握 4 、 3 、 的鉴定方法。 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3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掌握 )(1)推测现象与结论:能预测实验现象,推测实验结论。 (2)设计实验装置:根据题中提供的实验装置,能按要求进行组合并实验。 (3)评 3、价与优化过程:对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等用批判的思想进行否定或指出不合理的地方,并能说明相应的理由。 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 注意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反应原理是什么;实验操作方法是否可行;推理过程是否严密;是否经济环保等。 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类型之一 理解无机物之间的转化规律2015宁波 如图 23 1所示为 条相连的溶液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图 23 1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1)图中还缺少一条连线,此线应连在 _两溶液之间。 (填字母 )(2)_溶液 4、。 (3)反应有气体生成,则 _溶液。 【 解析 】 根据五种物质两两反应可知,氯化钠能参加的反应只有一个;氯化钡、盐酸能参加的反应有两个;碳酸钠能参加的反应有三个;硝酸银能参加的反应有四个。 氯化钠 )氯化钡 )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2014乐山 如图 23 2所示,其中 X、 Y、 Z、 R、 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 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间均能相互发生反应,已知 反应有气泡出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2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A 反应无明显现象C 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D 【 解析 】 根据几种物质 5、之间发生的反应个数确定出来,氧化铜只与稀硫酸反应,氢氧化钡能与二氧化碳、稀硫酸和碳酸钠三种物质反应,稀硫酸能与氧化铜、碳酸钠、氢氧化钡三种物质反应,二氧化碳只能与氢氧化钡一种物质反应,碳酸钠能与稀硫酸、氢氧化钡两种物质反应。 因此 知 反应有气泡出现,则 入图中验证,符合推理。 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 点悟 】 熟悉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规律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中考的掌握重点,根据化学反应总结物质的化学性质。 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类型之二 掌握物质的推断2015武汉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 6、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 23 3图甲所示; 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_,从 液体的 填 “ 增大 ”“ 减小 ” 或 “ 不变 ” )。 图 23 3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减小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_,可能含有 _。 (3)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 _。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 7、,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 _,过滤;再向滤液中加 _,观察现象。 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硝酸钠、硝酸钡、稀硝酸硝酸银溶液硝酸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 解析 】 由图甲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乙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取少量 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 由于氯化钾的存在不能确定,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 8、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稀硝酸,过滤;再向滤液中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有氯化钾,否则没有。 【 点悟 】 关于物质的推断特别注意避免加入的离子对鉴定结果的干扰。 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类型之三 关于实验的设计与评价2014连云港 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 1%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图 23 4所示:在烧杯中加入 5入几滴酚酞试液,用滴管慢慢滴入 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9、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请回答:酚酞试液的作用是 _ _;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_ _;图 23 4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 (或判断是否使反完全反应等 )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 (或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等 )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 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 (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 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到实验目的。 下列使用 _ (填字母 );A将 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玻璃棒蘸取 10、待测液滴在 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由于用 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 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 5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 简单表示为图 23 5所示 )。 图 23 5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请回答:图中 _; _(填离子符号 );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要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的数据是 _。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 这一 “ 异常现象 ” 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_ _ 11、;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 _。 恰好中和、 H稀盐酸的密度2=适量澄清石灰水 (或氢氧化钡溶液 ),过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 解析 】 (1) 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酚酞试液的作用是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 在中和反应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 1%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x, = x 5g 100% 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2) 将 得碱液的 由溶液 液的 ,说明了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中和;在 液呈酸性,氢氧化钠全部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12、,溶液中还有剩余的盐酸。 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是: 、 H ;要求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须知盐酸的质量,由题中的条件可知,还需要的数据是稀盐酸的密度。 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3)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由于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 (或氢氧化钡 )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 (或碳酸钡 ),既除去了杂质碳酸钠(或碳酸钡 ),又没有引入新的杂质。 所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实验方案是:加适量澄清石灰水 (或氢氧化钡溶液 ),过滤。 备考基础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练出高分2014孝感 有一种标签破损的片状胃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欲对该胃药的主要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已知该胃药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其主要成分是 H)3中的一种或两种。 查阅资料 H)3受热分解生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