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1)内容摘要:
1、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烛之武退秦师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因为 左传 和 公羊传 谷梁传 都是为解说 春秋 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 又名 春秋左氏传。 ( 传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 ) 左传 简介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左传 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 左传 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春秋 、 左传 、 资治通鉴 等。 2、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 如 国语 、 战国策 等。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如 史记 、 三国志 等。 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年 (鲁僖公三十年 )。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 632年 (鲁僖公二十八年 )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 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 3、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故事背景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 发生在公元前 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30年 郑新郑秦晋晋 军秦军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 )也 4、矣共 ( )其乏困 秦伯 说 ( ),与郑人盟夫 ( )晋 ,何厌之有微 夫 ( )人之力不及此 ( )南若不 阙 ( )秦夜 缒 ( )而出失其所与 ,不 知 ( )使 杞 ( )子、 逢 ( )孙戍之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伯 围郑, 以 其 无礼于晋 ,且 贰于楚 也。 晋 军 (于) 函陵,秦 军 (于) 汜南。 九月甲午,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 晋侯、秦伯:晋文公、秦穆公。 五级爵位制。 于:对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以:因为。 贰于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贰,从属二主。 数 动军:驻扎。 名 5、词 动词介绍背景 晋秦围郑。 开篇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试分析。 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于郑伯 曰:“国危矣, 若 使 烛之武 见秦君, 师必退。 ”公从 之。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佚之狐:“之”为介于姓、名之间的语气助词。 烛之武、佚之狐,都是郑国大夫。 师:军队。 之:代词,他。 若:如果。 使:派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臣 之 壮也, 犹 不如人;今老矣, 无能为也 已。 ”公曰:“吾不能早 用子 ,今急 而 求 子 , 是寡人之过也。 然 郑亡,子亦有不利 6、焉。 ” 许 之。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 为:做(什么)已,同“矣”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是寡人之过也:是,代词,这。 过,过错。 也,判断句的标志。 然:然而。 辞:推辞犹:尚且而:才(烛之武)许之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 烛之武就答应了。 写烛之武临危受命,谈谈你对烛之武的牢骚与郑伯的认错行为的理解。 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出,见秦伯, 曰 :“秦、晋围郑,郑 既 知其亡矣。 若 7、亡 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之)烦 执事。 当晚,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烦劳您。 夜: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当夜。 亡:使 灭亡。 使动用法。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烛之武)曰既:已经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以鄙 远 ,君知 其 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 厚 ,君之 薄 也。 若 舍郑 以为东道主 , 行李之往来 , 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以:相当于“而”。 鄙:把 当作(边邑)。 名词的意动用法。 焉:哪里,怎么。 以 8、:相当于“而”,连词,表目的,“来”。 陪:增加。 以(之)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现泛指主人。 行李:出使的人,使者。 现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之:主谓之间。 共:同“供”。 乏困:缺少的 (东西 )。 形 名越:跨过。 其:这件事厚:增强薄:削弱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 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许 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 9、焉 ,君 之 所知 也。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设版,指筑墙。 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借代)。 君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君回国)。 尝,曾经。 为,给予。 赐,恩惠。 之:主谓之间。 也,表判断。 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何厌之有。 既 东封 郑,又欲 肆 其西封,若不 阙 秦,将焉 取之。 阙秦 以 利晋 , 唯 君 图之。 ”既东封郑: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 东:向东。 封:疆界,使 成为疆界。 肆:延伸,扩 10、张。 何厌之有: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厌”,满足。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图:考虑。 阙:侵损,削减焉:从哪里 以:而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在它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 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您还是好好掂量掂量吧!” 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与郑人 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 戍 之, 乃 还。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盟:结盟。 戍:守卫。 说:通“悦”,高兴。 乃:于是。 烛之武说退秦师。 赏析其高妙的劝说艺术。 2016 11、/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而 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 既 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 烦执事。 越国以 鄙远 ,君知其难也。 焉 用亡郑以陪邻。 邻 之 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 , 行李 之往来,共其 乏困 ,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 赐 矣,许君焦、瑕, 朝 济而 夕 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 东封 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 阙 秦,将 焉 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 之。 ”心平气和,平缓。 诚恳,反问语气。 委婉,平缓。 反问,语调略高。 较轻,有力而肯定 拉长音态度诚恳,中速读。 要有愤激之感,速度较前要快。 反问语气反问语气语速承前语气平缓,诚恳烛之 12、武善于利用秦晋矛盾 ,打动了秦伯 ,使秦退兵 ,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欲扬先抑 ,以退为进 害 , 动摇 秦君 以利相诱 挑拨秦晋 劝秦谨慎 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动摇秦君述利既知亡矣亡郑陪邻晋之无信晋之无厌共其乏困现实问题历史问题潜在问题亡郑:阙秦以利晋舍郑:君亦无所害结局 迫晋退兵替秦着想 ,以利相诱分析利弊,层层深入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 之力不 及 此。 因 人之力 而敝之,不 仁 ;失 其 所 与 ,不 知 ;以乱易 整,不 武。 吾 其 还也。 ”亦 去 之。 微:假如没有。 夫人:那人。 因:依靠子犯:狐偃的字。 之:指秦军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同“智”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去:离开。 易:交换及:达到其:代词,自己的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之:代郑国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侯说:“不行。 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有利 援古例今,审时度势洞悉对方心理,缩短彼此距离不卑不亢语言得体,语重心长你平时可曾成功地劝说过别人。 谈谈你的经验。 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1)
相关推荐
一观点吗。 为什么。 学生甲: 李密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他是因孝亲才不奉诏的。 学生乙: 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对出仕新朝有所顾虑。 然而李密抓住了“ 孝 ” 字大做文章,恰到好处地解决了 “ 不从皇命 ” 的难题。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诗两首 雨巷作者:戴望舒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927年夏 , 时值蒋介石发动 “ 四一二 ” 政变之后 , 中国重又处在军阀各自为政 、 蒋介石政府投靠帝国主义 , 中国不能独立自主的情势下。 诗人隐居江苏松江 , 感受到了 “ 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 雨巷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第 8 ~ 17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 .请分析下面两个句子的深刻含意。 (1) 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
1、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荆轲刺秦王作者:刘向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战国策 简介又称 国策 ,体例是国别体。 编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 全书 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荆轲刺秦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并不是。 明子很清醒。 很大的芦花荡意味着什么,他很了解机灵的小英子会说出什么样的话、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略带害羞的他自然也就会紧张了。 2 .明子要受 戒
1、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荆轲刺秦王作者:刘向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战国策 是西汉学者刘向所整理、校订的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 该书记载了战国时期二百三四十年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语言流畅,记人、记事形象生动。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