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9.1.2《不等式的性质(1)》ppt课件内容摘要:
1、新课引入 研读课文展示目标 归纳小结 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第九章 等式的性质( 1)课件制作:黄越盛怀集县马宁镇初级中学一、新课引入1、等式的性质 1 等式两边加(或减)_,结果仍相等;2、等式的性质 2 等式两边乘 _,或除以 _,结果仍相等 式子)同一个数同一个不为 0数1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性质的异同 习目标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1、用“”或“”填空(1)53 , 5+2 3+2, 52)6 5 2 5, 6 (2 (4)2 不变改变不变思考: 1、不等式的性质 2和性质 3的区别是: 式的性质和不等式的性质不同点是:_;相同点是: 等式的性质性质 1 不等 2、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 ab,那么性质 2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 ab, c0,那么 ac )性质 3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 ab, c b,用“”或“”填空 .( 1) a+2_b+a( 2) 3) 4) 读课文练一练226 ; ( 2) 3xa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 7,不等号的方向 _ ,得26+7x33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不变0 33三、研读课文解:( 2)为了使不等式 3乘不等式性质 2_50_32 510。 练一练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 x 5 1; ( 2) 41、研读课文( 2)根据不等式性质 ,不等式 4x3得:_ 3)根据不等式性质 ,不等式两边都 ,得:_ 35乘 762776771。 四、归纳小结1、回顾不等式的性质并和等式的性质对比;2、总结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的方法;3、学习反思: 化训练若 a b 0, 则 a+1 b+2; 1; a+b 以 上 式 子 正 确 的 有_( 填序号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9.1.2《不等式的性质(1)》ppt课件
相关推荐
题吗。 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完成 P2“ 分一分 ” (二):教学单位 “1” 、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 “1”。 学生小组交流 “ 议一议 ” 师让学生小组 “ 议一议 ” 的 3个情境,全班反馈(师对应板书) 归纳:一个物体或是由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通常把它叫做单位 “1” 观察板书内容,体会这里单位 1的量,及其所表示量的对应的分数的实际意义。 (可以同桌交流
1、新课引入 研读课文展示目标 归纳小结 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第六课时 元一次不等式( 3)课件制作:怀集县凤岗初级中学 邓品清一、新课引入1、用不等号填空( 1)大于 (2)小于( 3)大于或等于 ( 4)小于或等于(5)不大于 ( 6)至多(7)至少 (8) 超过2、求不等式 的正整数解。 61x 1452 xx习目标1、
教师:请孩子们观察黑板上写的这些质数和合数,你又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 1:我发现 2是最小的质数。 学生 2:我发现 4是最小的合数。 学生 3:我发现质数要少些,合数要多些。 教师:你知道自己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吗。 学生:我的学号是 , 是质 (合 )数。 教师:那你现在能说说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吗。 学生:只有 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就是质数。 除了 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就是合数
1、新课引入 研读课文展示目标 归纳小结 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第九章 不等式的性质( 2)课件制作:林惠红怀集县马宁镇初级中学一、新课引入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填“”,“” ,并说出理由 .( 1)若 a b,且 c 0则 ac 据: _( 2)若 a b,则 -3+a -3+b;根据: _性质 2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a
1、新课引入 研读课文展示目标 归纳小结 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元一次不等式( 1)课件制作:怀集县冷坑观塘中学 陈雪冰一、新课引入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且都只含有 _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_,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课引入2、解一元一次方程:(1)5X+15=4 ( 2) 2( X+5) =3( 1)5X+15=4移项得: 5 - 4 = 15合并同类项,得: = 课引入(
圆片摆成数 12,并示范完成表格中的第 1列。 让学生拿出小圆片,同桌合作将它们摆在书上的数位图中 , (圆片可重叠摆放 )并填表。 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内摆一摆、填一填,看哪组完成得最好,合作得最好。 教师:用 3 个圆片还能摆成哪些数。 这些数都是 3 的倍数吗。 想一想: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 3 的倍数与圆片个数有什么联系。 (1)圆片个数是 3 的倍数,所组成的数就是 3 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