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0.2《《直方图(2)》ppt课件内容摘要:
1、新课引入 研读课文展示目标 归纳小结 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第十章 直方图第四课时 直方图( 2)课件制作:怀集县冷坑镇中心初级中学 李少霞一、新课引入1、某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 31,某同学把它分成 8组,已知组距取整数,则组距是 下图,是 3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其中第一组的频数为 2,看图填空,组距是 _,组数是 _,第四组的频数是 学会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 ;2二、学习目标三、研读课文画频数分布直方图认真阅读课本第 148至 149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里抽取了 100 2、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下表(单位: 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读课文画频数直方图解: (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_,最小值是 _,它们的差是 _.( 2)决定组距与组数在本例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 果取组距为 么由于 _ _=_,可分成 _组,组数适合 _,组数为 .4(读课文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3)列频数分布表(请补充)身高分组 划记 频数4.0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正正正正正正正 正正一11256152813111021三、研读课文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从表和图可以看到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 他区域较少,长度在_ 28个,而长 3、度在_,_,_,_,_,范围内的麦穗个数很少,总共只有 7个 xxxxxx读课文29 39 35 33 39 28 33 35 31 31 37 32 38 36 31 39 32 38 37 34 29 34 38 32 35 36 33 29 32 35 36 37 39 38 40 38 37 39 38 34 33 40 36 36 37 40 31 38 38 40 40 37请根据下面不同的分组方法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比较哪一种分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获得主获奖时的年龄分布:(1)组距是 2,各组是 28x 30, 30x 32, ;(1)组距是 5,各组是 25x 4、 30, 30x 35, ;(3)组距是 10,各组是 20x 30, 30x 40, 010年费尔兹奖获得主获奖时的年龄:分析:从上面数据中我们发现,最大数是 40,最小数是 28;最大数 12; (1)如果组距取 2,那么可以分为 6组; (2)如果组距取 5,那么可以分为 3组; (2)如果组距取 10,那么可以分为 2组。 因为组数较多我们可以比较容易观察出数据的情况,所以,组距取 2时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获得主获奖时的年龄分布情况四、归纳小结1、分的组越多,分析得越细致,对总体的估计要准确一些 00个数据以内,分为 _个组较为恰当 般来说,将收集的数据转化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 _与 _的差,找出数据的范围;(2)决定 _与 _,找出分点;(3)列 _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习反思:2最大值 最小值组距 组数频数分布五、强化训练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显示了学生半分钟心跳数情况,总共统计了 _名学生的心跳情况, _次人数段的学生数最多,约占 _,如果半分钟心跳数3039属于正常范围,心跳次数属于正常范围的学生约占 0。(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0.2《《直方图(2)》ppt课件
相关推荐
1、新课引入 研读课文展示目标 归纳小结 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第十章 直方图第三课时 直方图(一 )课件制作:怀集县坳仔中学,李巧敏一、新课引入1、考试考生约 2万名,从中抽取 5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分析,这个问题的样本是 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必须进行爆炸试验,在这个问题中,只能进行 _调查 00名考生的成绩抽样12二、学习目标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
1、新课引入 研读课文展示目标 归纳小结 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第十章 统计调查第二课时 统计调查(二)课件制作:怀集县汶朗中心学校 陈仪一、新课引入1、 _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 2、全面调查的过程包括: _数据、_数据、 _数据 述12二、学习目标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了解“样本”、“总体”、“个体”、“样本容量”等概念 读课文知识点一认真阅读课本第
1、新课引入 研读课文展示目标 归纳小结 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统计调查第一课时 1)课件制作:林惠红怀集县马宁镇初级中学一、新课引入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七个学科的喜爱情况,你会怎样做。 1、对全班同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2、用统计表来整理收集到的数据3、根据需要用条形图或扇形图来描述数据1二
, 2, 3, 4, 6, 9, 12, 18, 36。 教师: 36 最小的因数是谁 ?最大的因数是谁。 学生: 36 最小的 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自己。 教师:把书翻到第 125页,填一填。 观察这幅图,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找到 36的因数的。 学生:看哪些数相乘能得到 36,这些数就是 36 的因数。 教师:反过来, 36 就是这些数的 „„ 学生:倍数。 教师:我们根据 123 =
1、自学提纲:1、什么是平方根。 2、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几个。 它们有什么关系。 3、 0和负数有平方根吗。 有几个。 4、什么是算术平方根。 5、平方运算和开平方运算是什么关系。 交流:1一个数的平方是 9,那么这个数是什么数。 因为 32=9 (=9所以这个数是 3或 个数的平方是 100,那么这个数是什么。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方根或 二次方根。 如上面的
1、 方 根自学提纲:1、什么是一个数的立方根。 2、怎样用符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3、正数、 0、负数的立方根各是什么。 4、你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吗。 5、当一个数扩大或缩小 1000倍时,它的立方根会怎样变化。 16的平方根是 _0的平方根是 _4没有平方根0一个正数有正负两个平方根 ,它们互为相反数 ;零的平方根是零 ,负数没有平方根 做一个体积为 27图),它的棱长要取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