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版)七年级下《7.2 一元一次不等式》(3)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3课时教学目标1、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进一步探讨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自学提纲1、阅读课本 内容2、解下列不等式 7x 2 4 5x;3、自学课本 2273 1 2 5 123 4合作探究:例:松山公园梅花展个人票每张 10元, 20人以上(含 20人)的团体票 8折优惠。 当人数不足 20人时,试问有多少人时买 20人团体票比买个人票便宜。 解:设 个人票需要 10 20人的团体票需要20 10 80%元 2、,根据题意,得10x 20 10 80%解不等式,得X16因为人数必须是小于 20的整数,即 x20,因此,当人数是17、 18、 19时,买 20人的团体票比买个人票要便宜。 5问题:通过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你认为一般步骤是什么。 ( 1)审清题意;( 2)设未知数;( 3)由题意寻求不 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5)根据实际情况,求出符合题意的解。 6思考我市某初中举行了一次“八荣八耻”知识抢答竞赛,总共 50道题。 抢答规则:抢答对一题得 3分,抢答错一题扣 1分,不抢答得 0分。 小军同学参加了比赛,只抢答了其中的 20道题,最后他的得分不少于 50分,你知道小军至少答对几道题吗。 解:设小军至少答对 答错了( 20题,依题意得3050解这个不等式得x以 8,即小军至少答对了 18道题。 练习课本 、 2、 3题;8小结这节课你有何 收获。 你还有什么 疑惑。 9课内作业:必做:课本 33页习题 、 6题选做:课本 题课外作业必做:课本 33页第 3、 4、 8题选做:基础训练同步练习。 努力吧。 为了咱们美好的明天。(上海科技版)七年级下《7.2 一元一次不等式》(3)ppt课件
相关推荐
1、同底数幂的乘法 1、 示的意义是什么。 其中 a、 n、 习引入: a a a a( ) 、 25表示什么。 ( ) 、 10 10 10 10 10 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2、 温故 :25 = 2 2 2 210510 10 10 10 10 = .(乘方的意义)(乘方的意义)3、问题 :“神威”计算机每秒可计算 次运算。 它工作( )共进行了多少次运算。 如何简洁地把结果表示出来呢。 1
1、”或“”填空:7 + 3 4 + 3 7 +( 4 +( 3 4 3 7 ( 4 ( 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1. 不等式两边都 加上 (或 减去 )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 ,不等号的方向 不变 ;2. 不等式两边都 乘以 (或 除以 )同一个正数 ,不等号的方向 不变 ;3.*不等式两边都 乘以 (或 除以 )同一个负数 ,不等号的方向 改变 ;解: (1)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 1,两边都加上
梨平均放在 3个盘子里,每盘放 2个,还剩 1 个,那么用竖式如何表示 7247。 3=。 教师用 6247。 3= 2 的方法类推讲解,指名回答: 被分的数是几。 平均分成几份。 怎样写。 每盘分得几个,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有 3 个盘.每盘放 2 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 ( 23= 6)那个分掉的数 “6”应写在什么地方。 7 个梨,分掉了 6 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写在哪。
1、2)自学提纲:1自学课本 47算过程 结果( 52) 3( 23) 2(2先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再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理由: ( 62) 4 ( 3 ( 2 ( 4)( n一个正方体的边长是 102它的体积是多少 ?(102)304相乘 ,可以记作什么 ?(104)100议一议 :(32)4表示什么意义 ?合作探究:计算下列各式 :( 62)4 ( ( ( am)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一、复习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3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 1) 5x 10; ( 2) 3( x 4) 0;( 3) 3 x 2x+6例 1 . 解不等式: ,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解:去分母,得2( 4+x) 6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为:例 题 分 析注意:( 1)去分母时,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1、2016/1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 1课时)2016/11/29问题 2:某村种植杂交水稻 8(公顷),去年的总产量是 94800,今年改进了耕作技术,估计总产量可比去年增产 2%4%(包括 2%和4%),那么今年的水稻平均产量将会在什么范围内。 解:设今年的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为,则今年水稻的总产量是,根据题意可得:2016/11/29大家通过问题 1、问题 2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