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版)七年级下《7.2 一元一次不等式》(2)ppt课件内容摘要:
一、复习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3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 1) 5x 10; ( 2) 3( x 4) 0;( 3) 3 x 2x+6例 1 . 解不等式: ,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解:去分母,得2( 4+x) 6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为:例 题 分 析注意:( 1)去分母时,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所有项都应乘以最小公倍数,不要漏项,同时,分子如果是多项式,注意加括号( 2)去括号时,注意符号是否变换( 3)移项时注意变号( 4)系数化为 1时,注意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解下列不等式:( 1)( 2)7 3 2( 1 ) . 122解:去分母,得:X 7 26. 当 取 什 么 值 时 , 代 数 式 2 - 3 的 值(1) 大 于 ( 2 ) 小 于 - + 1 的 值解: (1)由题意可得不等式:2x 3 3解这个不等式得:X0(2)由题意可得不等式:2x 30时,代数式 2x 3的值大于 3 当 x时,代数式 2x3的值小于 x+1的值。 练 习1、 当代数式的值大于 10时, _2、 当 数式的值是非负数3、 思考 :求不等式的负整数解课堂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上海科技版)七年级下《7.2 一元一次不等式》(2)ppt课件
相关推荐
1、2)自学提纲:1自学课本 47算过程 结果( 52) 3( 23) 2(2先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再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理由: ( 62) 4 ( 3 ( 2 ( 4)( n一个正方体的边长是 102它的体积是多少 ?(102)304相乘 ,可以记作什么 ?(104)100议一议 :(32)4表示什么意义 ?合作探究:计算下列各式 :( 62)4 ( ( ( am)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第 3课时教学目标1、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进一步探讨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自学提纲1、阅读课本 内容2、解下列不等式 7x 2 4 5x;3、自学课本 2273 1 2 5 123 4合作探究:例
1、同底数幂的乘法 1、 示的意义是什么。 其中 a、 n、 习引入: a a a a( ) 、 25表示什么。 ( ) 、 10 10 10 10 10 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2、 温故 :25 = 2 2 2 210510 10 10 10 10 = .(乘方的意义)(乘方的意义)3、问题 :“神威”计算机每秒可计算 次运算。 它工作( )共进行了多少次运算。 如何简洁地把结果表示出来呢。 1
1、2016/1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 1课时)2016/11/29问题 2:某村种植杂交水稻 8(公顷),去年的总产量是 94800,今年改进了耕作技术,估计总产量可比去年增产 2%4%(包括 2%和4%),那么今年的水稻平均产量将会在什么范围内。 解:设今年的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为,则今年水稻的总产量是,根据题意可得:2016/11/29大家通过问题 1、问题 2的学习
学生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材料制作长方形框架。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评价:在刚才的成果展示中每组都是几个人一起拿出来大家观赏的,这说明同学们非常合作,谁能用一只手拿出来给大家看。 再次展示,全班观察(哈哈,变了。 变了。 )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通过成果展示中图形的变化,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体验 (故作惊奇
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有选择地板书汇报的内容要点。 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 1) 选用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直尺和三角尺。 ( 2) 利用先数、再量、最后比的方法。 ①通过数,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 4条边、 4个角。 ②通过用直尺 量,发现长方形较长的两条边一样长,较短的两条边也一样长。 ③用三角尺的直角比长方形、正方形的角,还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 4个角都是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