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版)七年级下《7.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ppt课件内容摘要:
1、2016/1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 1课时)2016/11/29问题 2:某村种植杂交水稻 8(公顷),去年的总产量是 94800,今年改进了耕作技术,估计总产量可比去年增产 2%4%(包括 2%和4%),那么今年的水稻平均产量将会在什么范围内。 解:设今年的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为,则今年水稻的总产量是,根据题意可得:2016/11/29大家通过问题 1、问题 2的学习,能否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来类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呢概念:一般地,由 几个 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定义中的 几个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 2、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 解不等式组。 2016/11/29例 1、解不等式组( 1)( 2)解:解不等式 (1),得 x 不等式 (2),得 x 2,在同一条数轴上分别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为:从图中可知,这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是原不等式组的解集,因此,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x 2。 2 3 03 3 1 2016/11/29例 2、解不等式组( 1)( 2)解: 解不等式( 1)得x 1 解不等式( 2)得x 两个不等式解集无公共部分,因此,原不等式组无解。 5 2 7 42 1 3 132 2016/11/296练习一、 说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口答)( 1) ( 2)( 3) ( 4)02 51 27 03 2016/11/297练习二、解下列不等式组,并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 1) ( 2)2 5 5 22 ( 1) 3 2133 2 1 1 2016/11/29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016/11/299课堂作业必做题:课本 38页习题 1题( 1)、( 2)选做题:解不等式组。(上海科技版)七年级下《7.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ppt课件
相关推荐
一、复习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3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 1) 5x 10; ( 2) 3( x 4) 0;( 3) 3 x 2x+6例 1 . 解不等式: ,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解:去分母,得2( 4+x) 6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为:例 题 分 析注意:( 1)去分母时,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1、2)自学提纲:1自学课本 47算过程 结果( 52) 3( 23) 2(2先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再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理由: ( 62) 4 ( 3 ( 2 ( 4)( n一个正方体的边长是 102它的体积是多少 ?(102)304相乘 ,可以记作什么 ?(104)100议一议 :(32)4表示什么意义 ?合作探究:计算下列各式 :( 62)4 ( ( ( am)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第 3课时教学目标1、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进一步探讨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自学提纲1、阅读课本 内容2、解下列不等式 7x 2 4 5x;3、自学课本 2273 1 2 5 123 4合作探究:例
学生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材料制作长方形框架。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评价:在刚才的成果展示中每组都是几个人一起拿出来大家观赏的,这说明同学们非常合作,谁能用一只手拿出来给大家看。 再次展示,全班观察(哈哈,变了。 变了。 )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通过成果展示中图形的变化,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体验 (故作惊奇
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有选择地板书汇报的内容要点。 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 1) 选用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直尺和三角尺。 ( 2) 利用先数、再量、最后比的方法。 ①通过数,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 4条边、 4个角。 ②通过用直尺 量,发现长方形较长的两条边一样长,较短的两条边也一样长。 ③用三角尺的直角比长方形、正方形的角,还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 4个角都是直角。
锐角和钝角。 (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 板书 :易变形) ( 4)对比。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