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63页内容摘要:

就要知道计数单位及数位。 我们学过的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 学生:个、十、百、千、万。 (教师板书:万、千、百、十、个 ) (2)复习进率。 教师: 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先请小朋友们填一填书上第 25 页的第 2 题。 学生填完后汇报: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在刚才板书的计数单位间标示出进率。 教师: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 学生: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3)复习数位及数的组成。 教师:每个单位都有它的位置,就是数位,如下图。 千百十个••〖 4〗• 教师:“千”所在的位置叫“千位”。 你能说出计数单位“个、十、百”所 在的位置叫什么吗 ? 学生 1:“百”所在的位置叫“百位”。 学生 2:“十”所在的位置叫“十位”。 学生 3:“个”所在的位置叫“个位”。 教师:千位上的小圆点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这个 2 表示什么 ?(表示 2 个千 ) 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依次说出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 教师:也就是说 2 个千、 4 个百、 1 个十和 3 个一组成的数是 (2413)。 (4)写数。 教师:你会写几个数吗 ?请写在书上。 并写出后面两个数,再说说这两个数的组成及读法。 (主要是“ 0”的读法。 ) (5)游戏:你说我写。 游戏规则:同桌之间一人说 数,另一人写数,然后交换。 (6)汇报写数情况。 请两个小朋友在黑板上写出他们刚才所写的数。 (按左右各写一竖排 ) 3 (1)(学生写好以后,教师在学生刚才写出的几组数中间画“○” ) 教师:你能比较出这几组数的大小吗。 (抽学生口答 )谁能说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学生: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最高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数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较大小„„ (2)写数小竞赛:每个大组报出 1 个数字,要求用这 4 个数字组成最大的四位数 (或最小的四位数 )。 每个大组派 1 名同学 上台写数,并说一说怎样才能使写的四位数最大 (或最小 )。 4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都要用到估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估一估。 (1)教师:我们学校有 6 个年级,每个年级 2 个班。 如果按每个班 40 人算,你能估计出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吗。 这样的几所学校大约有 10000 人吗 ?请 4 人小组讨论一下。 (2)教师:哪位勇敢的孩子来说说你们是怎样估计的 ?估计的结果怎样 ? 学生:按每个班大约 40 人算, 1 个年级大约有 80 人, 1 所学校大约有 480 人,这样的 20所学校,大约有10000 人。 教师:还有不同的估计方法吗 ? 学生:按 每个班大约 50 人算, 1 个年级大约有 100 人, 1 所学校大约有 600 人,这样的 17 所学校,大约有10000 人。 „„ (3)教师: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过估计 ?学生:我用 1 分走了多少步,可以估计出从我家到学校要走5 分,大约有多少步。 „„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复习了哪些知识 ? 四、课堂作业 教科书第 26~ 27 页的练习三。 二、认识图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8~29 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 1 2 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是重点,小组合作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难点。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方格纸、小棒、三角尺、直尺、钉子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 1)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内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让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了哪些图形。 (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长方形。 哪些地方有正方形。 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交流。 教师:好。 同学们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探讨的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请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小组长要做好分工,并注意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准备汇报。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 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 学,交流一下。 三、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实验,请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汇报时要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的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有选择地板书汇报的内容要点。 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 1) 选用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直尺和三角尺。 ( 2) 利用先数、再量、最后比的方法。 ①通过数,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 4 条边、 4 个角。 ②通过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较长的两条边一样长,较短的两条边也一样长。 ③用三角尺的直角比长方形、正方形的角,还发现长方 形、正方形的 4 个角都是直角。 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观察两条较长的边,它们的位置正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相对边。 同样,两条较短的边也是相对的边。 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 2)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尺。 在研究正方形的特点时,是通过折纸得出的。 学生这样折: 正方形的 4 条边全部重合了,说明正方形的 4 条边都相等。 学生这样折:正方形 4 个角完全重合了,说明正方形的 4 个角都相等。 ( 3) 选用钉子板。 通过数格子,发现长方形长边、短边所占格子个数不同,而正方形的 4 条边都占相同的格, 说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 4 条边都相等。 „„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师生共同整理结论,形成以下板书) 长方形边:有 4 条边,对边相等 角: 4 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边: 4 条边都相等 角: 4 个角都是直角 四、巩固拓展 1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出 1 个长方形和 1 个正方形,你能拼出来吗。 试一试。 根据拼的情况,进行展示、交流。 2 (1)请在()内填上适当的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 (2)对于上面的长方形纸片,你能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如果能折出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对于( 2)题,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3)请你把下边的图形用一条线分成 1 个长方形和 1 个三角形,试画出这条线。 (4)中有()个长方形,()个正方形。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有序地数图形,要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展示。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了什么。 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要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 说一说。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2 页例 例 2 及第 33 页的课堂活动,练习五第 1~5 题。 【教学目标】 1 受平行四边形在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 2 3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条做的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以前认识过哪些图形。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教师:其实在几何这个家族中还有很多图形等待我们去认识。 想认识更多的图形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 —— 平行四边形。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1 播放课件,内容设计到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平行四边形的物体。 (如果没有多媒体,可以展示挂图或举例) 学生看过课件后教师提问:在录像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 学生可能回答有长方形、正方形等,但估计大多数同学会感受到有很多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有的同学说不出平行四边形的名称。 这时,教师有意把录像中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突出显示,并用不同的颜色闪动实物中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把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或显示在屏幕上。 教师:看一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的。 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这些角是 什么角。 学生交流后,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地方有平行四边形。 学生举例。 2 教师出示一个用木条钉的长方形。 教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好朋友,它们互相之间可以变换,你相信吗。 学生分组拿出自己准备的小木条钉的长方形,把他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你们发现长方形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吗。 学生再次分组活动。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说明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性。 (容易变形) 教师:你现在知道生活中有的自动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了吗。 (此点只让学生有一点感受) 三、课堂活动,深化认识 ( 1)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活动第 3 题,然后交流。 ( 2)完成练习五第 1 题,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辨别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 3)分组活动完成练习五第 4 题。 (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 5 题,然后交流。 ( 5)在小组里讨论怎样做思考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四、反思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了解到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 或还有什么想继续探索的问题。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案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 32 页。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教具: CAI 课件、长方形和长方形活动框。 学具:学具袋。 教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析 激趣揭题 视频: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 观察感知 问题:在刚才的画面中,你看到有哪些图形。 哪些你们认识。 哪些不认识。 组内交流,向全班汇报。 小结并揭示课题。 把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编成短片,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达到激发兴趣、增强感知、引出课题的目的。 实践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平行四边形。 组内讨论并做好记录;向全班汇报。 通过记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材料制作长方形框架。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评价:在刚才的成果展示中每组都是几个人一起拿出来大家观赏的,这说明同学们非常合作,谁能用一只手拿出来给大家看。 再次展示,全班观察(哈哈,变了。 变了。 )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通过成果展示中图形的变化,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体验 (故 作惊奇状)变了。 什么变了。 大家都试试看。 实践验证。 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组内交流,汇报。 深化认识指导学生在钉板上围各种平面图形和用长方形纸片剪出平行四边形。 组内先讨论怎样做,然后再操作实践。 通过先讨论,后操作,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摆放的平面图形。 在学具袋中取出卡片涂色、分类、展示。 出示第 34 页第 5 题。 组内交流,汇报。 通过涂色、分类、数图形,加深认识,拓展学生思维。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应用这么广泛。 它到底有些什么特征 呢。 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你们的老师、父母请教,也可以到书店或者网上查寻。 拓展知识的学习空间,把学生的探究兴趣向深处延伸。 注:学具袋中装有长方形纸片、硬纸条、图钉、小钉板、橡胶圈、剪刀 10 把、图片等。 拼组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5 页例 例 2 及第 36 页、第 37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2 3 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 【教学准备】 师生都准备一些组合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说过七巧板吗。 (学生可能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有)这里有一段录像,介绍了关于七巧板的有关情况,我们一起看一看。 把教科书第 36 页的内容制作成课件,播放完后,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情况,并初步感受到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可以拼组合图形。 教师:看了刚才的录像,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可以拼成一些有趣的图形,想试一试吗。 板书:拼 组合图形。 二、自主探索 1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 35 页例 1 中的树、鱼、帆船图。 教师:这些你们都认识吗。 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可能有的说是这样形状,有的说是那样形状,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其实,它们可以看成是一些基本图形的组合,你能想象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的吗。 请用你们的图形拼一拼。 学生独立拼,拼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交流时注意:学生拼的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