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3节探索更小的微粒1内容摘要:
4.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二、解释摩擦起电的过程 师: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经过摩擦之后就会失去电子,从而带上正电,而丝绸得到玻璃棒的电子带负电;用毛皮去摩擦橡胶棒,橡胶棒经过摩擦会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而毛皮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提问 ]丝绸和 玻璃棒相比,哪个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 毛皮和橡胶棒呢。 生:丝绸和玻璃棒相比,丝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毛皮和橡胶棒相不是。 原子核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 像地球绕太阳旋转一样。 宇宙星体结构。 用锤子把它敲碎。 用东西把它夹破。 速度、质量。 比,橡胶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一些。 师:从以上的结论,你能不能总结出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摩擦起电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结论 ]( 1)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有关 ( 2)摩擦起电的原因: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科学家探索微观粒子的进展 ① 质子、中子能不能再分下去呢。 如果能,它们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 1964年盖尔曼提出夸克的设想,认为夸克是比强子 更深层次的粒子。 这是一种理论上假设的构成强子的组成粒子,盖尔曼因此获得了196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夸克的发现: 为了检验盖尔曼所提出的设想,科学家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为了使粒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人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将粒子的运动速度加至极快。20xx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3节探索更小的微粒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