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高二历史通用版 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与应世的态度儒家( 孔子) “仁” “克己复礼”春秋晚期,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儒家(孟子、荀子)“仁政” “仁义”“王道”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调和阶级矛盾、改造社会愿望墨家( 墨子)“兼爱” “非攻”“尚贤”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发展,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影响(1)“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古代中国许多思想流派开始形成,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 4、把儒家传统道德修养与对宇宙本原的探讨有机结合起来, (即将儒家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高度)使儒家思想深入到哲学层次,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客观评价: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正确评价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1)进步性明清之际的四大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 6、思想家们已经逐步摸索出一套软的和硬件的限制君主基政的理论。 于是,在天子之上就有了道理、法律、天道官份们可以依据这些理论来对君主实行软的教育,启发其自律。 如不奏效,则施以硬的强谏乃至废黜。 实际上,在中国存在君主的时代,多数情况下,官僚们正是依据这些理论来左右名义上尊崇的君主,主导政治运作。 ”孔子、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隐之心” “善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3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4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 8、一思想的是( )A “知行合一” B “人人同具良知”C “格物致知” D “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7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 ,孟子提倡“济天下” ,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 ,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 这说明儒家思想( )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一贯强调积极人世和社会责任担当之精神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8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 , “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 10、一 “仁者爱人” , “为政以德” 孔子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 董仲舒传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材料四 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 分) ,指出两种主张最终是否被统治者采纳并分析原因(2 分)。 (2)根。(2016版)高二历史通用版 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5、法的是()A起始滤液常温下 B试剂为 溶液C上图过程须经 2 次过滤 D步骤目的是除去 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 质) 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中试剂 X 是氢氧化钠溶液B反应、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中包含一个氧化还原反应D将试剂 X 和 Y 进行对换,最终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3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A过滤、蒸发、蒸馏
3、有()A3 种 B4 种 C5 种 D6 种 【练一练】1制备()26实验中,需对过滤出产品的母液() 进行处理常温下,分别取母液并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A通入过量 e 2+、H +、+、2B加入过量 液:+、+、H +、2、C加入过量 液:、+、+、2、D加入过量 液和 混合溶液:、2、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2,K +, B
去扯起嗓子喊:“现在有预行警报,五华山挂了三个红球。 ”从中看出他的敏感,久经空袭已成预报大家。 课前阅读识记 ——速读感知课文 (4)马帮: 细致介绍驿道、马锅头和口哨的吹法及呈贡调的内容,看似与跑警报无关,实则体现了坚韧乐观的民族精神。 作者不惜笔墨对马锅头的装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马帮押运面对沿途的艰难和不测却是如此的沉稳、乐观,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民族的“不在乎”精神。 (5)西南联大的学生
氛。 课堂读写探究 ——重点突破 1.作者运用了 哪些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 来塑造跛脚青年这个人物形象。 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一个跛脚青年人,手中提了一个老虎牌新桅灯, 灯罩光光的,洒着摇着从外面走进了屋子。 许多人见了他都同声叫唤起来:“什长,你发财回来了。 好个灯。 ” 那跛子年纪虽很轻,脸上却刻画了一种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在乡下人中仿佛身份特高一层。 把灯搁在木桌上
4、:以四言为主,间或杂言。 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后来成为儒家经典。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创造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离骚 ,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端。 (3)汉赋 :在诗经和楚辞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的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 ;东汉张衡二京赋。 (4)唐诗:繁荣原因: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社会氛围
3、主义工具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章太炎邹容著作同盟会纲领革命派改良派论战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国方案初步确立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主张和贡献:人物 代表作 主张和贡献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 原因: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