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高二语文通用版 第2章2.3白居易诗歌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句之中兼写主客,前后映衬。 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无可奈何的离别之情,后者是不由自主的留连之意。 第二段,步入诗的主体部分,写与琵琶女相见及听她演奏的情形。 从“寻声暗问” ,到移船相见,到“千呼万唤” ,寥寥数语,写出诗人急切的心情;从“欲语迟” ,到“始出来” ,到“半遮面” ,轻轻几笔,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 既然是知音,就无需更多的话语。 琵琶女调弦校音,信手弹来,在诗人看来则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待正式演奏, “大弦嘈嘈” ,“小弦切切” ,时而高亢,时而幽咽,时而舒缓,时而激烈,时而间歇,或如铁骑驰骋,风雨骤至,或如珠玉落盘,莺语花间。 此情此景,令诗人叹为观止。 这一段的音乐描写是全诗最具特色之 3、处,作者运用了大量拟声词和恰切的比喻,生动地摹画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她弹奏的音乐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三段,叙写琵琶女的身世。 以“沉吟放拨”两句肖像描写作为过渡,然后转入琵琶女“自言”的情境中。 先追忆往昔繁华岁月,青春年少,貌美艺佳,倾国倾城,风光无限;继言时光流转,人事皆非,少年不再,容颜衰老,以致“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复言“商人重利轻别离” ,只好在这秋江冷月之中独守空船,而每当“夜深忽梦少年事” ,总是不知不觉地泪水纵横,梦断妆残。 第四段,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琵琶女的身世,激起了诗人自我悲伤的情怀,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江城的僻远,环境的凄凉 5、点。 练一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 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 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 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11 分)南湖早春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 6、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 元和十年( 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 鸸:一种鸟。 (1)诗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早春画面。 请简要分析。 (5 分)(2)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简要分析。 (6 分 )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衰荷【唐】白居易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题败荷【元】王翰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最新海量高中 8、以及为朝廷起草文告诏令的著作郎顾况,以便请顾老前辈对自己的诗作进行亲切指点。 而苏州人顾况却是一个自视甚高、很少对他人有所推许的著名诗人,尽管他家门口车水马龙,来拜访和求教的人很多。 那天傍晚,仆人就要掌灯开饭了;一个行色匆匆的小青年竟在此时此刻递上了自己的名刺,并在他诗稿的封面署上“白居易”这三个工整的楷体字。 因频繁接待来访客人业已有些疲惫了的顾老诗人,一眼瞥见“白居易”三字,遂禁不住大笑起来:“呵呵,好大的口气。 要知道,京城长安现在米价高得很,平时就是想居住下来也挺不容易呀,更何况居然要想白白居住。 ”说完,他趁家人还没有把饭菜摆上桌来的当儿,便漫不经心地浏览起白居易呈给他的诗稿。 一打开扉页,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