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高二语文通用版 第2章2.7苏轼词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格外鲜明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对于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作为吴军统率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娴雅,沉着应战,谈笑间,巧用火攻烧掉了敌人的战船。 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词人满怀崇敬。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 于是引发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4、,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1)苏轼海棠诗的后两句在抒发情感时采用了什么手法。 结合诗句分析。 (2 分)(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分析。 (3 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满庭芳 苏轼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 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 5、时与晒渔蓑。 注:元丰七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邻里友人纷纷相送,苏轼作此词以告别。 元丰三年闰九月,元丰六年闰六月,故为“再闰”。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分析。 (5 分)(2)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6 分)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沁园春孤馆灯青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