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高二语文通用版 第2章2.6辛弃疾词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历史的评议:宋文帝好大喜功,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贸然出兵北伐,结果是仓皇败阵,落得个无功而返。 有人认为作者写这段历史是以古喻今,是针对韩侂胄的以北伐邀功而发的,他主张要有备而战,反对草率出兵。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这一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紧接着,作者的笔锋开始转向了自己,他登高远望时,竟引出了对 43 年前一段经历的回忆:在他 21 岁时,曾经穿越过那战火纷飞的扬州古道,奔驰南下。 长江北岸在历史上乃是被北魏太武帝占领后建造行宫的地方,后来就成了太武帝的祠庙。 那里也记录着北宋末年统治者纷纷南逃的耻辱与仇恨。 可是,如今佛狸祠前却是祭神赛社,烟火不断。 在这里,作者又是以古讽今,批评人们居然舍弃了被金人 3、占领的国土,忘记了国恨家仇。 这番议论正气凛然、言语犀利,正是作者爱国真情的体现。 写到这里,作者不禁义愤填膺,他觉得自己来当这个镇江知府简直是被捉弄了,当权者哪里有一星半点要重用自己的诚意。 他很羡慕战国时赵国的老将廉颇,廉颇因被人陷害而逃奔魏国,后来秦军攻打赵国,赵王想起老将廉颇,曾派人前去探视,看他能否再带兵出征。 而自己呢。 虽然雄心不减当年,仍然切望为国效力,但到如今却连个前来问讯的人都没有,所以说自己的运气还不如廉颇。 这个结句是作者在叹息,在呼喊,这是极富个性的、英雄气十足的叹息和呼喊。 是全词苍劲、悲壮的最高音。 这首词的用典最为突出,可以说是一句一典,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现实处境、思想主张和内心 5、军,不久归南宋。 他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姜芹十论与九议 ,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卓越军事才能雨爱国热忱。 但他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却遭受排挤,经常被调来调去,先后担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 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 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 “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 (送郑户曹 ) ,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1)这首词蕴含着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4 分)(2)这首词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何特点。 请作简析。 (4 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3 分)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 6、有怀(南宋)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1) “满眼风光北固楼”中的满眼风光应该是哪些景象。 (3 分)(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孙权的英雄形象。 为什么要极力称颂孙权。 (4 分)(3)联系辛弃疾的诗词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说说辛词的豪放风格,在词中有什么具体体现。 (6 分)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生查子 独游雨岩辛弃疾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此词是辛弃疾削职闲居江西上饶。(2016版)高二语文通用版 第2章2.6辛弃疾词 Word版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