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0劝学节选2内容摘要:
日 ” , 名词作状语 , 每天。 “ 上 ” , 名词作状语 , 向 上;下 , 名词作状语 , 向下。 “ 水 ” , 名词用作动词 , 游水。 “ 高 ” , 形容词用作名词 , 高处。 “ 善 ” , 形容词用作名词 , 善行。 五、古今异义 (1) 声非加 疾.也 古义: __ __ _________ _____ 今义:疾病。 (2) 假.舆马者 古义: __ __ ____ 今义:不真实。 疾劲 , 强 , 大。 借。 “ ” , 使动用法 , 使 „„ 弯曲。 (3 ) 蟹六 跪.而二螯 古义: __ __ ____ _ 今义:两个膝盖着地的一种姿势。 (4 ) 金.就砺则利 古义: __ __ ____ __ __ ____ __ __ ____ __ __ 今义:专指 “ 黄金 ”。 (5 ) 蚓无 爪牙. .之利 古义: __ __ ____ __ __ ____ __ 今义:多指供驱使而帮助作恶的人,多含贬义。 蟹脚。 指刀斧之类的金属砍削器。 鸟兽的爪和牙。 (6 ) 非蛇鳝之穴无可 寄托. .者 古义: __ __ ____ __ __ ____ _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种事物上或某人身上。 (7 ) 用心. .一也 古义: __ __ ____ __ __ ____ __ __ ____ __ __ ____ __ 今义:指读书用功,也指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念头。 安身 , 托身。 两个词 , 用 , 因为;心 , 精神。 六 、 特殊句式 (1)不复挺者 , 使之然也。 __________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用心躁也。 ________ (3)青 , 取之于蓝。 _____________ (4)蚓无爪牙之利 , 筋骨之强。 __________ (5)冰 , 水为之 , 而寒于水。 _____________ (6) 以为轮。 __________ 判断句 判断句 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七、名句名篇 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劝学 》 ) ②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 劝学 》 ) 八 、 文学常。20xx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0劝学节选2
相关推荐
3、则1 2 等于( )A150 B. 210 C105 D7510已知直线 l1块含 30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125,则 2 等于( )A30 B. 35 C40 D45二、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1命题“对顶角相等” 的条件是_,结论是_12如图,一条直线 , x_.,第 12 题图) ,第 13 题图),第 14 题图 )13如图,已知 D,50,D80,B 图
士大夫 群聚而笑之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 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 也是 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 既 针砭时弊, 又 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四、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找出文中 古今异义 的词 找出文中 一词多义 的词 找出文中 词类活用 的词 找出文中的 特殊句式 阅读思考题 古:泛指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古:“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 来 …… (人、办法、工具
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3)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今义:看字发出声音 (4)小学 而大遗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 (5)师者, 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 (6)吾 从而 师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申 推 论 变化过程 学习 引申 推 论 人工改造 博学 学习的作用 开拓视野, 使见识广博 发展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终日思不如臾之所学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 登高招,顺风呼 假舆马,假舟楫 君子善假于物 跂而望 登高博见 登高招 见者远 通过学习 一般人 顺风呼 闻者彰 推 论 善假于物 弥补不足 (一般的自然条件) 假舆马 致千里 假舟楫 绝江河 善假于物 达到目标 推 论 君子
2、 于 x 轴的对称点为 知坐标为( 2,3),则点 P 的坐标为( )A(2,3) B(2,3) C(2,3) D(2 ,3)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 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 x 轴于点 M,交 ,再分别以点 M,N 为圆心,大于 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在第二象限交于12点 的坐标为(2a,b1),则 a 与 b 的数量关系为 ( )Aa b B2a b1 C2ab1
2、30答:(1) =(2) =827;(3) =30指出:上面各题是已知底数和乘方指数求三次幂的运算,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1)()3=18;(2)()3=27 125;(3)()3=知乘方指数和 3 次幂,求底数,也就是“已知某数的立方,求某数”x,则(1)式为 =18,求 x;(2)式为 =27125,求 x;(3)式为 x。 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 a,这个数就叫做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