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九年级政治 第11课《展望祖国未来》(第3课时)学案内容摘要:
2、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启迪。 提示: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1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 从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中叶的 100 年间,中国人民的奋斗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 立和民族的解放 ;从 20 世纪中叶到 21 世纪中叶的 100 年间,中国人民 的奋斗是为了实现中国的富强、人民的 富裕 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2实现民族复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到 21 世纪中叶,使我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基本达 到现代化水平,我们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21 世纪头 20 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全民协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到 21 世纪中叶,使我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平,我们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我们应如何抓住 21 世纪头 20 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实现民族梦想。 我们要排除一切干扰,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民协力 ,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 传统,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北师大)九年级政治 第11课《展望祖国未来》(第3课时)学案
相关推荐
[ 文脉 梳理 ] 汉字王国中的 “ 人 ” 【答案】 ① 人类 ② 人体不同部位 [ 文本 层析 ] 一、阅读文章关于 “ 手 ” 字的部分 , 回答下面的问题。 1 . 在甲骨文和商代对于 “ 手 ” 字的写法有什么区别。 【答案】 甲骨文:有五个手指的形象 , 手指稀疏得像花茎上的叶子 , 看不到起决定性作用的拇指。 商代:是文字而不是一幅图画 , 分为左手或右手 ,只能看见
,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明确全文的中心论 点。 ( 2) 明晰文章的论证结构。 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结构、层进结构、并列结构、对照结构。 (3) 准确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 表达的时候注意用 “ 首先 ”“ 然后 ”“ 最后 ”这样的表示承接顺序的词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 , 直到成为 “ 斗战胜佛 ”
( 橘名 )名闻远近。 随着春夏秋冬 , 它们先后开花结果 , 春天果然是 “ 姹紫嫣红开遍 ” ,夏天、秋天、冬天 , 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 说是 “ 美尽东南 ” , 并不夸张。 从观赏说 , 四时皆宜;从生产说 , 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江南的许多淡水鱼 , 这里样样都有。 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 , 点缀湖光水色中 , 渔民们勤劳、勇敢 , 征服自然 , 利用自然。
2、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构建和谐社会,要从创造我们身边的和谐氛围做起。 1请你探究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理 由。 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谐。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条件。 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裕安康, 但同时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十分复杂,资源、能源越来越紧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2、敢的民族精 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都可以解决。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集聚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建设国家,保卫祖国,献身国家,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 3 团结统一
2、全被歼灭。 上述小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迪。 答案示例:启迪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和创造价值的本领,提高未来服务祖国和人民的本领。 1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是每个公民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2要奉献社会,就必须关注和了解社会,把握社 会发展的方向,知道社会对我们的需要,自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要奉献社会,就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