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选修一历史 第2章《秦国商鞅变法》章末检测(含答案)内容摘要:
2、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提高了奴隶的地位答案国实行“初税亩” “履亩而税” ,按照田亩的多少纳税,这就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4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 ,其导致的后果是()增加了国家的收入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 B C D答案时改革的目的是增加国家的收入,但客观效果是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同时也促进新的生产方式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其中比较难理解,易漏选。 5梭伦改革前和商鞅变法前都曾进行了大辩论,下列对这些辩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4、商C推行县制 D实行连坐答案邑制是分封制的产物。 商鞅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县令实行俸禄制,并且皇帝随时可以任免。 县制的设立及推广,表示它将取代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 8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答案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的效果是增加户口数,从而达到提高政府赋税收入的目的。 9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 7、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 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几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图一铁制农具图二奖励耕织(1)从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6分)(2)据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4 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 (6 分)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正确。 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井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 8、彻底的一次变法。 它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本题以两幅文物图创设新情境,涉及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各个方面。 解题时要注意读懂三幅图的内在含义,图一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图二反映了变法的内容,可以回答第(1)题。 第(2)题考查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也涉及到“私田”的概念,因而其观点是正确的。 第(3)题必须立足材料评价商鞅变法,而不是对变法做全面的评价,本题要求的是肯定变法。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四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新法)行之十年, “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 10、因。 (8 分)答案(1)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 (2)刑法严酷,赋税沉重。 (3)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了中央集权,发展了封建经济;富国强兵的措施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求,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 解析以史料为依托,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弊端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解题关键要从材料出发,从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综合组织答案。 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 (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3)奖 11、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1)设立 20 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2)全国划为 41 县,县级官吏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3)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6 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个改革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 (6 分)(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雅典和秦国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7 分)答案(1)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 (2)梭伦改革按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商鞅变法以军功大小划分等级;梭伦改革由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商鞅变法官吏由国君任免;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3)对雅典: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获得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力;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促进了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 对秦国: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打下了基础;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统一打下了基础。(北师大)选修一历史 第2章《秦国商鞅变法》章末检测(含答案)
相关推荐
2、的,也是等可能的,并且在该圆盘的任何位置是无限多种,因此该问题是几何概型由于 所以玻璃球落入 48 124在长为 10 ,并以线段 个正方形的面积介于 25 9 )A. 5C. 10答案B解析可以判断属于几何概型记正方形的面积介于 25 9 么正方形的边长为5,7内,则事件 52(全部试验结果构成的区域长度是 10 P(A) 55在 5万 0在这海域里随意选定一点钻探
3、案B解析设身高低于 160 ,身高在160,175 ,身高超过 175 ,则事件 M、 N、 M 是对立事件,则该同学的身高超过175 (Q)1 P(M N)1 P(M) P(N)1,2,3,9 这 9个数中任取两数,其中:恰有一个是偶数和恰有一个是奇数;至少有一个是奇数和两个都是奇数;至少有一个是奇数和两个都是偶数;至少有一个是奇数和至少有一个是偶数上述事件中,是对立事件的是()A B.C
3、15 55已知 10名工人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分别是16,18,15,11,16,18,18,17,15,13,设其平均数为 a,中位数为 b,众数为 c,则有()A abc B.accab D.cba答案D解析由题意得a 13 152 162 17 18310中位数 b16,众数为 c18.故 cb某次测量中得到的 2,84,84,86,86,86,88,88,88,样本数据恰好是
3、迁都洛阳答案意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弃卖田宅,漂居异乡” ,针对这一状况,孝文帝实行了均田制。 5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实行了三长制,它的实行()取代了宗主督护制调整了鲜卑族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巩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A B C D答案长制是北魏统治者实行的新的基层管理制度,因此,它不是调整鲜卑族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措施,将带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6(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
的基础上,让学生考虑 T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从而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 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多而复杂,学生学习会感到比较困难。 教学时可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学生通过初中生物学习已有所了解,近年来媒体的宣体,也使得艾滋病的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对于艾滋病的问题的讨论学生应该是会比较感兴趣的。
2、弱C辽夏威胁,边患严重 D权臣当政,政局动荡答案合北宋创立的对官员的“分权与制衡”以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可知 D 项不符合史实。 3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他严格“恩萌”制,主要是()A使科举制度更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B通过裁汰冗员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C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利用特权垄断官位D依照政绩提拔官员以提高行政效率答案萌制是在科举之外的一种入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