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选修一历史 第5章《欧洲宗教改》章末检测(含答案)内容摘要:
3、教皇贡献了许多财物B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社会地位较低C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疯狂的掠夺答案6 世纪初,德意志地区处于政治上的分裂状态,罗马教皇利用其分裂,把它当做重要的搜刮对象,从那里劫走大量财富,德意志地区的大量财富纷纷流向罗马。 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 ,这样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A BC D答案一事件是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导火线,不是根本原因,因此的说法是错误的。 6马丁路 5、答案 项不符合史实,矛盾仍然存在;B 项并非是“教随国定”的结果,C 项只发生于个别地区, “教随国定”强调了世俗权力高于教权,因而使得基督教在德意志地位的下降。 8下图中文献产生的影响有()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时的手稿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扩展打击了天主教势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直接确立了路德教派的合法地位A BC D答案德教派确立合法地位的标志是 1555 年奥格斯堡和约的签订。 9加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C人文主义思想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答案尔文的 7、式、提倡节俭等主张适应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11英国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是()A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 B建立民主色彩的教会C简化复杂的宗教仪式 D清除教会的封建势力答案国亨利八世的改革仅仅是摆脱天主教会对英国的控制,但没有对宗教仪式等进行实质性的变革。 1216 世纪的哲学家罗素指出: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A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B “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C “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D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答案料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描 8、述宗教改革,人的信仰有自主性,这就是宗教改革中人文精神的最大体现。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17 分,第 14 题 18 分,第 15 题 17 分,共 52 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出售赎罪券 火刑宗教异端 教皇为皇帝加冕材料二马丁路德是 16 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 ;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 ,要想称“义” ,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材料三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 10、层的支持。 (3 分)(4)材料三和材料四观点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什么。 (5 分)答案(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教会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 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 (2)提出“因信称义”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3)关系:世俗权力应该高于神权。 阶层:得到世俗封建主的支持。 (4)不同:材料三仅反对教会特权,材料四不仅反对宗教神权,还反对世俗封建主的压迫,并主张用暴力手段达到目的。 原因:两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马丁路德代表世俗封建主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闵采尔代表的是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 14中世 11、纪晚期,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等进步的历史潮流。 根据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潮流。 (6 分)(2)以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 (4 分)(3)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请从这三者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 (8 分)答案(1)民族主义:德语翻译的圣经广为流传,成为德国的标准语言,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发展。 人文主义:主张“因信称义” ,强调个人的作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 (2)先定论符合早期资产阶级积极 13、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 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 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心。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 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 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相同点是什么。 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 他们为什么要提出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9 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8 分)答案(1)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即可得救,即“因信称义”。 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 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 (2)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北师大)选修一历史 第5章《欧洲宗教改》章末检测(含答案)
相关推荐
2、弱C辽夏威胁,边患严重 D权臣当政,政局动荡答案合北宋创立的对官员的“分权与制衡”以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可知 D 项不符合史实。 3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他严格“恩萌”制,主要是()A使科举制度更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B通过裁汰冗员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C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利用特权垄断官位D依照政绩提拔官员以提高行政效率答案萌制是在科举之外的一种入仕途径
的基础上,让学生考虑 T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从而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 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多而复杂,学生学习会感到比较困难。 教学时可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学生通过初中生物学习已有所了解,近年来媒体的宣体,也使得艾滋病的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对于艾滋病的问题的讨论学生应该是会比较感兴趣的。
3、迁都洛阳答案意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弃卖田宅,漂居异乡” ,针对这一状况,孝文帝实行了均田制。 5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实行了三长制,它的实行()取代了宗主督护制调整了鲜卑族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巩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A B C D答案长制是北魏统治者实行的新的基层管理制度,因此,它不是调整鲜卑族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措施,将带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6(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
2、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来吧。 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2008 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表达了(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经成为历史的潮流世界还很不安定,人类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中国积极走向世界,致力构建和谐世界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全球意识,维护世界和平A、B、C、D、4、当今社会, “在合作中竞争
2、须将土地收入的六分之五交给富人,他们面临着沦为债务奴隶的威胁。 3公元前 6 世纪初,雅典出现了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 当时, “海岸派”和“山地派”的共同要求是()A推翻君主政体 B反对贵族专权C取消债务奴隶 D反对对外扩张答案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社会变革,推翻贵族统治;“海岸派”虽然反对激进的社会变革,但要求打破贵族专权的局面。 因此,双方的共同要求是反对贵族专权。
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都有哪些 【多媒体 —— 出示题目】 七年级下册时我们学过心脏的结构和人体的血液循环,下面请同学们 2人一组,结 合心脏模型,回顾以下几个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 ①组成心脏的四个腔和与之相连的各血管 ②人体的两条循环路线 —— 体循环和肺循环 【学生回答】 (二)、讲授新课 血管疾病 请大家阅读课本第二、三段的内容,并且结合心脏模型,看看能否找到如下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