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教版语文选修回忆鲁迅先生1内容摘要:
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不是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 —— 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 —— 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 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 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 ?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 …… 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萧 红 ( 1911— 1942) 萧红 ( 19111942),原名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小说、散文集《跋涉》。 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 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1942年 1月 22日死卒于香港。 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20xx苏教版语文选修回忆鲁迅先生1
相关推荐
鲁迅先生的 笑声是 明朗 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 ,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 轻捷 , ……他刚 抓 起帽子来往头上一 扣 ,同时左腿就 伸 出去了,仿佛 不顾一切 的走去。 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 动作敏捷,一往无前,义无反顾 鲁迅先生 不大注意 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 ” 于是我说:“周先生
运用网络查阅 《 回忆鲁迅先生 》 的其他情节,再次感受真人鲁迅。 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你心中最熟悉的人物的生活片段。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写成了中篇小说 《 生死场 》 ,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
1、第 1 节认识有机化学第 1 课时有机化学的发展学习目标定位1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 有机化学所研究范围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等。 (1)下列三种有机物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请说明它们的主要来源:甲烷天然气;乙烯石油裂解;苯煤的干馏。 (2)乙醇是酒类的主要成分。 乙醇可由乙烯与水反应进行合成
2. 韩愈: 1)论说文,杂文,序文,传记,碑志,祭文。 论说文: 《 原道 》 、 《 论佛骨表 》 、 《 师说 》。 杂文: 《 进学解 》《 送穷文 》。 序文: 《 送孟东野序 》。 传记:《 张中丞传后序 》。 祭文: 《 祭十二郎文 》 、《 祭柳子厚文 》。 2)“猖狂恣肆” 3)文坛领袖,理论,实践,提携同道。 3 .柳宗元: 1)哲学论文,杂文,寓言,传记,山水游记。
无之感。 小结: 在赤壁美好的月色下,苏轼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作者的心境由乐转为悲、恐,最终又归于空,得到彻底的超脱。 篇目 特征 形象 手法 情感 主旨表达 不同之处 前赋 后赋 清冷 静寂 虚幻 空无 超脱者 白描 记叙 烘托游兴 生发悲情 获得超脱 景中含情 含而不露 主旨隐晦 比较阅读: 找出 《 赤壁赋 》 中含“月”的句子,理解“月”这一意象的特征及蕴含的情感。 小组讨论
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 ” 问其姓名,俛而不答。 “ 呜呼。 噫嘻。 我知之矣。 畴昔 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 道士 顾 笑,予亦惊悟。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过了一会儿 从前、以前 回头 同 寤, 惊醒 17 • 夜 逢 孤 鹤 • 梦 会 道 士 18 合作探究 文中的孤鹤和道士有什么内在联系。 传达的诗人的情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