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登高2内容摘要:
眺,从不同的视角,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秋景图。 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是 借景抒情 的写法。 风急 天高 猿啸哀 , 渚清沙白 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常冷。 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 更主要是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 , 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无边 落木 萧萧下, 不尽 长江 滚滚来。 如果说 “ 落木萧萧 ” 是有 生命短暂之感的话 , 那么 , “ 不尽长江 ” 有什么意思呢。 明确: “ 不尽长江 ” 指 时间的无穷 , 是历史长河永不停息。 把颔联上下两句相 对比 ,相互衬托 , 历史和时间越悠久 ,人的生命越显得短暂。 注: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 ,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 , 虽有无奈 , 他仍感到豁达 、坦荡 、 胸襟开阔 , 有一种宏大的气势。 万里悲秋常 作客 , 百年多病独 登台。 作客 :漂泊他乡 , 流浪他乡。 登台 :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 ,为祈求长寿 , 全家人一起去。 艰难 苦恨 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 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 1)造成杜甫 愁苦 的 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 2) 苦、恨 是什么意思。 —— 很、非常。 遗憾。 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而非常遗憾。 ( 3) “ 艰难 ” 仅仅 指国家艰难吗。 —— 不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还有个人艰难。 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不但形象鲜明,而且所展示的境界, 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20xx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登高2
相关推荐
(总写) (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第三乐段) (曲终) (魅力) 鲜明的对比 诗歌的第三部分:自诉身世苦是为了塑造一个封建社会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控诉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这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少年得意 老年失意 门庭若市 年轻貌美 昔日欢笑 独守空船 今日辛酸 年长色衰 一个飘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长安歌妓。 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 “
字传达出词人的什么感情。 “ 春花秋月”指美好的事物,而随着词人身份的改变,美好的事物在词人的心里变了味。 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过去锦衣玉食,如花宫女朝歌夜弦的“春花秋月”生活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 词人倒宁愿它结束才好。 1.“春花秋月”为何意。 词人为何希望它完结(结束)。 2.“往事知多少”的“往事”指的是什么。 •锦衣玉食、珠围翠绕
22 我 确信它 们对我们 是 有帮助 的。 I’m sure they’re helpful to us. 23 就像谚语 所说 “入乡随俗。 Just as the saying goes,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 通 过 预 习 , 哪 些 方 面 你 还 存 在 疑 问。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 • 试问闲愁几许,梅子黄时雨(贺铸) •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 明月高楼休独倚。 酒入愁肠
7、大正方形面积为 13,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一个小正方形即阴影部分,较短的直角边长为 2,向大正方形的投掷飞镖,飞镖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_答案113解析阴影部分面积为 1,故所求概率为 2014重庆文,15)某校早上 800 开始上课,假设该校学生小张与小王在早上730750 之间到校,且每人在该时间段的任何时刻到校是等可能的,则小张比小王至少早
2、C解析所有可能的点是( 1,1) ,(1,0),( 1,1),(0,1),(0,0),(0,1) ,(1,1),(1,0),(1,1) ,共 9 个,其中在第一象限的有 1 个,因此 P(M) 第 1,3,4,5,8 路公共汽车都要停靠在一个站(假定这个站只能停靠一辆汽车) ,有一位乘客等候第 4 路或第 8 路汽车,假定当时各路汽车首先到站的可能性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