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 第1章、第2章阶段性检测题及答案内容摘要:
1、第一章、第二章阶段性检测题(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 299 K 时,合成氨反应 N2(g)3H 2(g) 2g)H 92.0 kJ ,将此温度下的 1 2 和 3 2 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A一定大于 92.0 B一定等于 92.0 定小于 92.0 D不能确定答案知反应 A2(g)2B 2(g) 2g)H452 kJ1DCO(g)与 s)反应放出 509 量时,电子转移数为 023答案 项,燃烧热为 283 kJ1 ,A 2、 错。 B 项,表示 成能量变化与过程无关。 C 项, 气态变成液态放出热量,固态 出热量少,故 C 正确。 D 项,CO(g)O2(s)=s)H 509 kJ ,放出 509 热量, 电子转移数为 2023。 15某温度下,H 2(g)(g) g)CO(g) 的平衡常数 K。 该温度94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 H2(g)和 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起始浓度 甲 乙 丙c(1 1 )A平衡时,乙中 转化率大于 60%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 转化率均是 60%C平衡时,丙中 c(甲中的 2 倍,是 1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答案 项,增大 c(提高 转化 3、率,故 A 项正确;B 项,设甲中转化的 c( x,则有 x) 29/4,解得 x 1 ,则甲中 转化率为 60%。 对甲加压,使容器体 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与丙等效,而加 压平衡不移动,所以二者 转 化率相同;C 项,平衡 时,甲、丙中 c(别为 1 、1 ;D 项,温度相同,丙中反 应物浓度最大,甲中最小,所以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16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g)NO(g)(g) 2N2(g)3H 2O(g)H ”、“”或“解析由题中热化学方程式知(5)是吸热反应;氢气的燃烧热是指 1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由得 C(s)H 2O( 4、g)=H2(g)CO(g)H 131.5 kJ ,气体体积增大,故 S0。 18(8 分) 红磷 P(s)和 g)发生反应生成 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的 H 表示生成 1 物的数据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解生成 热化学方程式_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 0.8 应达到平衡时还剩余 0.6 分解率 1 等于_;若反应温度由 2,平衡时 分解率 2, 2_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工业上制备 常分两步进行,先将 P 和 应生成中间产物后降温,再和 应生成 因是_。 (3)P 和 两步反应生成 1 _。 答案(1)(g)=g)(g)H9 5、3 kJ1 25%大于(2)因为 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太高,不利于 生成(3)399 kJ19(6 分) 在一定温度下,将 2 和 2 两种气体相混合于体积为2 L 的某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50) ,该反应是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上图中表示 变化的曲线是_,用 浓度变化表示从02 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v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v()2v(O 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 逆 ( 2v 正 (O2)d容器内物质的密度保持不变(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及时 6、分离出 体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 浓度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答案(1) 放热O2Oc2)b0 3 1 s1(3)4)12 分) 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 2O 的形式存 4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1)过程:加 液,调节 9 后,升温至 30,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 液的作用:_。 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_。 (2)过程: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 4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3 第一步反应是_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判断依据是_。 1 H (部氧化成 热化学方程式是 4 3_。 (3)过程: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 原成 该反应消耗 32 g 7、 移 6 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 答案(1) 2O 4废水中的 空气带走,使 2O 2O 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利于除氨(2)放热H273 kJ1 0(或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O 2(g)=2H (H 2O(l) H346 4 3kJ(3)56解析 (1)加 然是使 化为 2O,升温更有利于 42O 2O 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利于除氨。 “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很显然利用了平衡移动原理。 (2)由图示可看出反 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是放热反应。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1 H (全部氧化成 反应热 4 3H 273 kJ ( 73 kJ )34 8、6 kJ1。 (3)32 g 1 6 子生成 1 1 被还原为 0.5 2,得 5 子,由得失电子守恒知还原剂(氧化剂()的物 质的量之比是 56。 22(12 分) 硫 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2 2=2 22H 2=2 22H 2O(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 a反应易在常温下进行b反应中 化性比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 环过程产生 1 2 的同时产生 1 2(2)一定温度下,向 1 L 密闭容器中加入 1 I(g),发生反应,H 2 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2 的平均反应速率 v(_。 该温度下,H 2(g)I 2(g)2HI(g)的平衡常数 K_。 相同温度下,若开 9、始加入 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 2 倍,则_是原来的 2 倍。 a平衡常数b平衡浓度c达到平衡的时间d平衡时 体积分数(3)实验室用 稀硫酸制取 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_移动(填“ 向左” 、“向右”或“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_,产生 速率将增大。 ab c d(4)以 燃料可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已知 2H2(g) O2(g)=2l)H 572 kJ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 228.8 能时,生成 1 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_。 答案(1)c(2)0.1 1 64b (3) 向右b(4)80%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水的电离平衡和化学计算。 (1)a 项错误,反应在常温下 10、向左进行;b 项, 还原性比 ;c 项,根据盖斯定律22得总反应:2H 2O=2 2,循环过程中消耗了 d 项 ,根据 总反应 知产生 1 2 的同时产生 2 2。 (2)由题干数据分析 该反应: =2 0 0 1 0.1 0.1 0.2 0.1 0.1 0.8 2 平均反应速率 v( 0.1 1 平衡常数 K 64第三问,若开始加入 物 质的量是原来的 2 倍,相当于先将 入到 2 L 的容器 (达到的平衡状态与原平衡一致,即 浓度、H 2 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同) ,再将体 积压缩至 1 L,因 为该反应为等体积反 应,加 压平衡不移动,所以浓 度为 原来的 2 倍, 体积分数不变;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加入 应物浓 度增大,反 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 (3)稀 应,c(H )减小,水的 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若向原。(人教版)化学选修 第1章、第2章阶段性检测题及答案
相关推荐
e’ d never ________ or bite . And he doesn’ t like to ______ My dog is my best friend , And I’ ll look after him till the ________ 在上一个句进行的过程中,江苏省及时将知识点写到黑板上 鼓励学生对不懂的内容提问,教师解答并帮助他们扫除障碍 【达标巩固】 根据句意,
,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 课文学习 第一节 译文: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 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 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 课文学习 第二节 译文: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
姿态。 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来讲,具有 对比、衬托 的作用。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 和 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比较阅读分析: 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 一个毅然赴死 ,一个忍辱而生。 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 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 屈原 “ 举世皆浊我独清 , 众人皆醉我独醒 ” ,
第 周 星期 课 时 Period 3 教 具 A recorder 一、教学目标 1. To learn about rhyme schemes, stress and intonation of poetry. 2. To learn new vocabulary to talk about pets. 3. To read about animal behavior. 二、教学重难点
2、化蛋白质水解最新海量高中、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加聚反应,还能发生缩聚反应的是()A. H种解热镇痛药的结构简式为 ,当它完全水解时,可得到的产物有()10.(2013合肥模拟)(能力挑战题)西维因是一种高效低毒杀虫剂,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用 维因最多能与 6 气发生加成反应最新海量高中、1 个原子共平面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40 分)11.(16
the following question. 1) What can they do for the children in poor areas? 2) Can they raise some money for them? 2. Read after the recorder. 3. Pratice in pairs. 4. Act it out. 5. Make their 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