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专题渔父内容摘要:

批判了儒家讲礼乐的虚伪性。 拓展延伸 屈原跟着也写了一篇小品文《 渔父 》 ,通过他自己和一个渔人的对话,表现了自己的洁身自好,不受污辱的品德,而渔父却嘲笑他自鸣孤高,不能与世浮沉。 于是,在文学上, 渔父又代表了一种浪迹烟波,自食其力,不问世务的人格。 陶渊明写了一篇诗序 《 桃花源记 》 ,叙述一个捕鱼为业的武陵人发现了一处与乱世隔绝的太平社会。 于是文学上的渔父,又添了一个新的意义,他 成为发现理想社会的探险者。 盛唐诗人储光羲、高适、岑参、李颀,都有 《 渔父词 》 ,其主题思想大概都继承了这些传统。 中唐诗人有张志和,也写过五首 《 渔父词 》 ,创造了新的形式,后来成为词的始祖。 第一,渔父代表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高隐逸的人格理想。 王逸 《 楚辞章句 》 云: “ 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 ” 《 楚辞 》 中的渔父,都是避世埋名的隐士,而并非靠捕鱼为生的渔人。 渔父是隐士的象征,一方面他保持高洁的品性和情操,厌倦尘世的纷扰,但并不一味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 (一如屈原 );另一方面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的人生境界,把这两个结合到一起了。 一方面有一种高洁的人格和人生境界,另一方面我还要自由,要摆脱社会的一些名钩利锁,或者其他方面的束缚。 比如柳宗元 《 渔翁 》 : “ 欸 乃一声山水绿 ” ,这位渔父撑着船远远的消逝了。 可是消逝,它不是带着一种和光同尘的说法消逝,而是带着屈原这种理想消逝。 渔父的形象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 这个符号就是 坚持操守、追求自由 这样一种人生的代称。 第二,渔父意象包含了几个要素。 首先是 “ 渔 ” ,含垂钓之风。 严子陵,是汉光武帝的同窗,私交颇好,然刘秀多次相请,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所以李白称其 “ 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 其次是 “ 父 ”。 “ 父 ” 又写作 “ 甫 ” ,为老年男子之称。 老年人历经沧桑坎坷,明于得失, 归心淡泊 ,自然非少年人锐意进取可比。 第三是 “ 水 ” ,道家认为水是万物之本, 品性谦逊,亲附万物而公正无私 ,《 老子 》 说: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暗示道家的理想追求。 第四是 “ 舟 ”。 有渔父必有舟,又必是小舟。 苏轼 《 赤壁赋 》 称 “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 ,舟如一叶,以况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