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 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章末综合检测及答案内容摘要:
1、章末综合检测(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图所反映的措施中,目的是为了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答案某密闭容器中充入 1 O 和 2 2O(g),发生反应: 2O(g) 2。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体积分数为 x。 若维催 化 剂高 温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 体积分数大于 x 的是()A0.5 g)1 O 21 2B1 O1 2O(g)1 O 21 .5 .5 2O(g)0.4 O 22D0.5 .5 2O(g)0.5 O 22答案对于一个反应 2、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可逆反应 ,在等温等体积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时,只需投料比例相等便可保证两平衡等效。 A 项逆推后为 1.5 O3 2O(g),与原平衡等效;B 项逆推后为 2 O2 2O(g),平衡后 积分数也偏高;C 项逆推后 为 0.9 O1.9 g),例偏低;则平衡后 积分数也偏低;D 项逆推后为 1 O2 2O(g),与原平衡等效。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C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D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答案于反应自发性的判断要综合利用焓判据和熵判据,仅靠单一判据不能对反应 3、的自发性作出准确判断,B 、C 项错误;一定条件的非自发过程若改变条件也可能转变为自发过程, A 项错误。 4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 2C(g)D(g)。 若最初加入的 A 和 B 都是 4 前 10 秒钟 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1s1 ,则 10 秒钟时,容器中 B 的物质的量是()A1.6 B2.8 C2.4 D1.2 解析 前 10 秒钟,B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1 s1 ,则消耗的 B 的物质的量为 1 s 110 s2 L1.2 B 剩余的物质的量为 4 .8 5对可逆反应 4g)5O 2(g) 4NO(g)6H 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 4、学平衡时,4v 正 (5v 逆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 x O 的同时消耗 x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 正 (3v 正 (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v 正 (v 逆 ( v 逆 (v 正 ( 3正 (生成 x O 的同 时一定消耗 x 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 项减压后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 6已知反应 A2(g)2B 2(g) 2g)反应速率 较大,达到平衡所需的 时间要短,且平衡向逆向移动,Z 的体积分数比 要低。 8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有等物质的量的 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g)O 2(g) 2g)并 5、达到平衡。 在这个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 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 转化率为()A等于 p% B大于 p% C小于 p% D无法判断答案根据题意,甲、乙两容器可设为如图所示的装置。 2 2 2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压强变小;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体积减小,达到平衡状态时转化为状态丙。 假 设乙中的活塞不移动,由于甲、乙两个容器的体积、温度相同,达到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存在的平衡是等效平衡,其中 转化率也相等。 对于乙和丙两个状态,乙中压强小于丙中压强,因此丙中 转化率大于乙中 转化率。 由此可以判断出丙中 转化率也大于甲中 转化率。 9高温下,某 6、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K。 恒容时,温度cccc高,H 2 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 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O 2催 化 剂高 温答案由平衡常数 K ,温度升高 时 明在恒cccc时平衡正向移动, H0,A 正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g)H 2(g) CO(g)H 2O(g),在增大压强时 浓度不变,升高温度,v 正 和 v 逆 都增大。 10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高温及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加快B红棕色的 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C 催化氧化成 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DH 2 7、、I 2、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答案勒夏特列原理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主要是浓度、压强 、温度等,这些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都可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 释。 催化剂不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勒夏特列原理不包括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 11反应:L(s)aG(g) b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 p1p2,x 轴表示温度,y 轴表示平衡时混合气体中 G 的体积分数。 据此可判断()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ab HT H0,HT S0 DH 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 8、的正反应速率是 Y 的逆反应速率的 m/n 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增加 X 的物质的量,Y 的转化率降低答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的理解,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判断能力。 该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的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的计量数之和,且正反应是放热的纯气体反应,容器为恒容,因此,通入稀有气体,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A 错;降温时平衡正向移动,因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 变,而 总物质的量减小,故平均摩尔质量应变大,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应变大,C 错;增加 X 的物质的量,Y 的转化率应增大,D 错。 15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9、A(g) 3B(g) 2C(g)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C 生成的速率与 C 分解的速率相等单位时间内生成 a ,同时生成 3a A、B、C 的浓度不再变化A、B、C 的压强不再变化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单位时间内消耗 a ,同时生成 3a A、B、C 的分子数之比为 132A B C D答案中生成 A 和 B 均为逆反应的表现,所以 不能作为化学平衡的标志;平衡时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再改变,但不一定等于化学式前的系数之比,所以不能作为化学平衡的标志。 16根据下列有关图象,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知,反应在 3 处达到平衡,且该反应的 ,则采取的措施是减小压强;由图可 10、知:反应 1 O 放热 43 积为 10 L,平衡 时消耗 n(n(H 2O)1.2 放热为 51.6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6 小题,共 52 分)17(7 分)(1)估计下列各变化过程是熵增还是熵减。 炸:2s)=2N2(g)4H 2O(g)O 2(g)水煤气转化:CO(g) H 2O(g)=g)H 2(g)臭氧的生成:3O 2(g)=2O3(g)(2)可逆反应 A(g)B(g) 2C(g)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混合物中 由 化时,正反应速率_逆反应速率(填“” 、“” 、“0,因此该过程是熵增的过程。 水煤气转化反应,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即 (11)(1 1)0,估计该 11、过程的熵变很小。 生成臭氧后,气 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减小,即 23v 逆。 由 C%逐渐减小, 说明在温度由 高到 应速率虽然提高,但是正反应的反 应速率小于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即 v 正 ,则该反应是 _热反应。 (2)下图表示 变化的曲线是_。 用 示从 02 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 av()2v(O 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 逆 ( 2v 正 (O2)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 a及时分离出 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 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答案(1) 放O2Oc2)b0 3 1 s1 (3)4)(1)平衡常数 为各生成物 浓度幂之积与各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因此本反应的 K ,由于 ,即温度越高,K 越小,因此正O2Oc应为放热反应。 (2)根据反应方程式: 2NO(g)O 2(g) 2g)知:消耗 物质的量与生成 物质的量相等,因此 n( 平衡浓度为 c( 1 ,故曲 线 b 表示 变化曲 线。 0 2 s 内,v( 1 s1 ,因此 v( v( 1 s1。 12(3)由于该反应为 体积减小的反应,当容器的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v 逆 (2v 正 (v 正 (因此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由于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 变,因此密度始 终不。(人教版)化学选修 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章末综合检测及答案
相关推荐
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一个水位多变,地质结构很不稳定的情况下, 设计一个植被葱郁的生态化的水陆边界,并使人能恒常地与水亲近,使水 ——生物 ——人得以在一个边缘生态环境中相融共生。 同时,这个生态设计必须是美的,只有美的生态,才能唤起使用者的认同。 面对以上问题,除了解决工程上的固土护岸问题外,本设计提出了 三个基本目标:即亲水、生态和优美。 三、 解决之道:栈桥式亲水生态湖岸 针对上述问题与挑战
要说没什么可耻辱的,这只能说是厚脸皮罢了。 耳,语气助词,而已、罢了。 曷:即“何”,表示疑问。 原文 且西伯,伯也,拘于羑 (yǒu)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 (jī),大将也,衣赭(zh ě)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 重点分析 西伯:周文王的封号。 伯(也):方伯,即一方诸侯之长。
s, and remind them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tressed words. 2.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after Answer the questions. Find important information. Read and summarize. Listen to the tape. Read after the
3、各设施的位置吗。 【精讲点拔】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 X 轴、Y 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当堂测试】 1小杰与同学去游乐城游玩,他们准备根据游乐城平面示意图安排游玩顺序. (1)如果用(8
岐江公园是广东中山市的一座公园,与其他城市公园的不同之处是,它是由一 i座破旧的造船厂改造而成的。 景观设计师俞孔坚作为这座公园的主要设计者,有着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 他认为: ‚ 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应,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 而景观设计师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 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
2、题意,得 解得答:解法二:设 1 元、2 元、5 元的纸币分别为 x 张、y 张、z 张,根据题意,得【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最新海量高中、11 页内容,11 页的最后一段到 112 页例 1 以上的内容,了解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 问题 1:解方程组 1254(1)指导思想:将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2)具体做法:仿照前面学习的代入法,我们可以把分别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