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2专题报任安书3内容摘要:

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 【 单独一人 , 孤独无助 】。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 这句是说,你看我对妻子、孩子的情分又怎么样呢 】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 译文 】 对于一般人之常情没有不贪恋生存、厌恶死亡的,没有不顾念父母妻儿的。 至于那些被正义和公理所激奋的人并不这样,那是因为他们有不得已的情况。 现在我不幸,早年失去了父母, (又 )没有亲兄弟,孤独一人在世,少卿你看我对妻子、孩子的情分又怎么样呢 且勇者不必死节 【 不必:不一定。 死节:为动用法,为气节而死 】 , 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 怯懦的人只要仰慕仁义,什么情况下不能勉励自己呢 】。 仆虽怯懦,欲苟活 【 苟且偷生 】 , 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 亦颇 : 尚 能稍稍。 去就:去留,取舍。 这里指偷生或赴死。 分:界限、原则 】 ,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 何至:何至于,岂能。 沉溺:陷入困境。 缧( l233。 i)绁( xi232。 ):捆绑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这里指囚禁 】。 且夫臧获 【 且夫:况且。 臧 (zāng)获:古代对奴婢的鄙称 】 婢妾,犹 【 尚且 】 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 何况我这种处于不得已境地的人呢 】 所以隐忍苟活 【 所以: …… 的原因。 隐忍:克制忍耐 】 ,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 幽:囚禁。 粪土:指监狱,污秽之地。 不辞: 不辞于世 】 ,恨私心有所不尽 【 恨: 以 …… 为 遗憾。 私心:个人的心愿。 尽:了却 】 ,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 鄙陋:庸俗浅薄。 没( m242。 )世:终结一世,即死。 文采:指文章。 表:显露 】。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 译文 】 况且勇敢的人不必要为名节去死,而怯懦的人只要仰慕节义,什么情况下不能勉励自己呢。 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但也还懂得偷生与赴死的界限,何至于自甘陷身牢狱之中去受辱呢。 再说,奴隶婢妾尚且能自杀 (而不受辱 ) ,何况我这种处于不得已境地的人呢。 我之所以要克制忍耐、苟且偷生,囚禁在污秽的监狱之中也不肯死的原因 ,是遗憾于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如果平平庸庸地死了,那我的文章就不能显露在后世。 第 3层,从 “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 至 “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 说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为了使 “ 文采表于后世 ”。 司马迁进一步表明,他并不顾念家庭,也不缺少 “ 引决 ” 的勇气,但轻轻一死,也就同时断送了为之献身、效命的事业。 对生命和事业,司马迁坦然自信地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他“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 ,是“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 他的这种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的宏阔眼光,终于使他超脱了庸常的 “ 死节 ” 观念的束缚,而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路。 第五段: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 古者;自古以来。 富贵:形作名,富贵的人。 摩:通“磨” ,磨灭 】 , 不可胜 【 尽 】 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 唯:只有。 倜( t236。 )傥( tǎng):卓越豪迈,才华不凡。 非常:不同寻常。 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称:被称道 】。 盖文王拘而演 《 周易 》 【 传说文王被拘禁时,把 《 易 》 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 盖:发语词。 拘:被拘禁。 演:推演 】 ; 仲尼厄而作 《 春秋 》 【 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围攻、绝粮等困厄,因道不得行而作 《 春秋 》。 厄:遭受困厄,指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困厄 】 ; 屈原放逐,乃赋 《 离骚 》 【 屈原被流放后,才写出 《 离骚 》。 乃:于是。 赋:铺述,这里指写作 】 ; 左丘失明,厥有 《 国语 》 【 左丘明失明后,才著 《 国语 》。 厥:才 】 ; 孙子膑脚, 《 兵法 》 修列 【 孙子即孙膑( b236。 n)。 膑,名词作动词,挖掉膝盖骨。 修列,著述、编写 】 ; 不韦迁蜀,世传 《 吕览 》 【《 吕览 》 即 《 吕氏春秋 》 ,吕不韦为相时命门客编写的。 迁,被贬谪 】 ;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 译文 】 古时候 , 身虽富贵而名字却泯灭不传的人,是无法全都记载下来的 ,只有卓越不凡的特殊人物才能被后人所称道。 周文王被拘禁后八卦为六十四卦,写成了 《 周易 》 ;孔子受困厄后而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放逐后,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才有《国语》的写作;孙子被砍断双脚,编撰出《兵法》著作;吕不韦贬官迁徙到蜀地,后世才流传着《 吕氏春秋 》 ; 韩非囚秦, 《 说 shu236。 难 》《 孤愤 》 【《 说难 》《 孤愤 》 是韩非著作中的两篇。 囚:被动用法,被 …… 囚禁 】 ; 《 诗 》 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 底:同“抵”。 大抵:大多。 发愤:发泄内心的激愤。 为:写,这里与“作”同义词连用 】。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 意:心情。 郁结:抑郁不通畅 】 , 不得通其道 【 通其道:行其道,即实行自己的理想 】 , 故述 【 追述 】 往事,思来者 【 思来者:使以后的人会有理解自己的。 使动用法 】。 及如 【 乃如:连词,至于 】 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 不能被任用。 被动 】 , 退论书策 【 退 : 隐退。 论 :编次,按次序编排。 书策:写作,著书。 策,竹简 】 ,以舒其愤 【 以:来。 舒:抒发 】 ,思垂空文以自见 【 垂:使 …… 流传。 空文:即指文章著作。 当时还不能以文章建立功业,故称空文。 自见 (xi224。 n):显露自己。 “见”通“现” 】。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 译文 】 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出了《说难》、《孤愤》等文章;《诗经》的三百篇诗,大都是圣贤为抒发忧愤而创作出来的。 这些人都是心中忧郁苦闷,不能实现他的理想,所以才记述以往的事迹 ,想让后来的人看到并了解自己的心意。 至于左丘明双目失明,孙子被砍断双脚,终于不可能被任用,便隐退而著书立说,以此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愤懑之情 ,想让文章流传后世以表现自己的志向。 第 五 段 文王拘而演 《 周易 》 仲尼厄而作 《 春秋 》 屈原放逐,乃赋 《 离骚 》 左丘失明,厥有 《 国语 》 孙子膑脚, 《 兵法 》 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 《 吕览 》 韩非囚秦, 《 说难 》 、 《 孤愤 》 《 诗 》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身处逆境 终于成功 相信自己也能成功,进一步表明“隐忍苟活”的原因。 第六段:仆窃不逊 【 窃:私下里 , 谦词。 不逊:不谦逊 、 不自量 】 , 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 自托 : 自 己有所依托。 无能:无所作为。 辞:文辞 , 义同前面的 “ 空文 ” 】 ,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 网罗 : 搜罗 , 搜集。 放失旧闻:散乱失传的文献。 放失 ( y236。 ) :散失。 失 , 同 “ 佚 ” 】 , 考之行事 ,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 考:考证。 行事:所行之事实。 稽:考察。 其:其中。 纪 , 纲纪 、 规律 】。 上计 【 自 】 轩辕 , 下至于兹 【 此 , 指司马迁生活的时代 】 , 为十表 , 本纪十二 , 书八章 , 世家三十 , 列传七十 , 凡 【 总共 】 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探究天道与人事的关系。 以:用 ( 它 ) , 究:推断 , 研究 】 , 通古今之变 , 成一家之言。 【 通晓古今变化的规律 , 形成有独特见解 、 自成体系的著作 】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译文 】 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年来,投身在无用的文辞之中 ,搜集天下散失的史籍与传闻,考证前代人物的事迹 ,考察他们成功、失败、兴起、衰败的道理,上自黄帝,下到当代,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总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用这个探究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通晓古往今来变化的规律,成就有自己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著作(学说) 草创未就 【 起草后还未全部完成 】 , 会遭此祸 【 会:恰巧 、 适逢。 这里可译为 “ 偏偏 ”。 祸:与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