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必修 1.4《溴、碘的提取》练习(含答案)内容摘要:
3、分液;充分振荡;把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B. C. D.解析:先把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 充分振荡,最后静置分液。 答案:错误的是( )装在无色密封的细口玻璃试剂瓶中解析:碘易升华,应低温密封保存。 答案:种溶液,该试剂可用()溶液氯水溴水碘水A. B. C. D.解析:加入 入氯水后三种溶液的颜色不同。 答案:化钠的混合溶液中 通入足量氯气,加热并蒸干溶液,灼烧片刻,最后残留 的物质是()溴化钠、碘 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 ,生成 r 2、I 2三种物质,其中 2易升华。 答案:、镁等化学物质的富碘卤水中,采用下面的工艺流程生产单 5、机溶液 晶体碘(1)实验操作的名称是,所用主要仪器名称为。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填序号)。 点 78 )点 77 )点 290 ,易溶于水)点 80 )(3)为使从含碘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并回收溶剂顺利进行,采用水浴加热蒸馏(如下图所示)。 请指出图中实验装置的错误之处(有几处填几处,下列空白可不 填满,也可补充)。 ; ; ;。 (4)实验中使用水浴的原因是,最后晶体碘聚集在 (填仪器名称)中。 解析:从水溶液中 提取 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 萃取剂应与水不溶,I 2在其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而且易于分离,萃取剂应选 B、D。 根据教科书中的蒸馏装置很容易找出题中装置的错误。 I 2的沸点比萃取剂高,最后留在蒸馏烧瓶中。 答案:(1)萃取分液漏斗(2)3)缺石棉网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4)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控制加热温度不会过高蒸馏烧瓶。(苏教版)化学必修 1.4《溴、碘的提取》练习(含答案)
相关推荐
罗马、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 1921年回国复入培华女中。 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 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 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1928年 3月与梁思成(梁启超之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 8月回国。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ords cancel, bright and phrases cancel out,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4. Read Learn to relax, and then finish the form. Make a conclusion on ways to relax oneself. 5. Read Take up a hobby, answer the
5 第二环节 StepⅡ : Object clause. 4. Combine two sentences into one and be aware of the 3. Help ss to review the 2. Cultivate Ss’ ability of 自学总结探究规则 宾语从句 ponents of object clause. Kitty told me
—“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 ——“才 ” 字可见先生态度之郑重与神圣,心意之专注与坚定; 去 “ 林 ” 而单以名呼之,则又显出俩人间关系非同寻常; “ 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 , 寥寥八字,看似平淡无奇,细味之,却惊心动魄,掷地有金石之声,可谓举重若轻,写尽了爱的真谛。 遥想先生当时,亦已鬓染白霜了吧,可情之深,意之浓,又何逊于少壮男儿 ;至于心之明镜,则随时光变迁
文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为您整理 15 沈从文被誉为 现代中国的“ 风俗画家 ” ,其小说以 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 ,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了 “ 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 ,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为您整理 16 《 边城 》 中有些什么情。 这些情又以谁为中心。
3、此法不可用;B 步骤中加入过量硫酸钾,过量的硫酸根离子是新的杂质,此法也不可用;C 步骤中加入过量硫酸钠,钠离子和过量的硫酸根离子都是新的杂质,此法不可用。 只有 D,碳酸钾可使硝酸钡生成碳酸钡沉淀,过滤除去后,过量碳酸钾与适量硝酸生成硝酸钾和 酸钾是待提纯的物质,而 以 此法可用。 答案:采取分离方法正确的是()以,00 ,酒精的沸点是 ,所以,混合物,先制得热的饱和溶液,再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