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3专题六国论内容摘要:

也 祸焉 尝 五 战于秦 而 三胜 再 却 之 效:功效。 始:才。 却:使 退却。 再:两次。 尝:曾经。 战于秦:与秦作战。 败了两次,胜了三次。 速:招致。 以 谗诛 终 也 殆 尽之 际 孤危 不得已 以:因为。 终:坚持到最后。 殆:几乎。 诚:的确,确实。 智力:智谋和力量。 际:时候。 不行 数 ,存亡之 理 与秦相 较 未 易量 当:通“倘”,倘若,如果;较:较量,抗衡。 或:或许; 易:轻易; 量:确定,估量。 不行:不去。 数、理:命运。 前 269年赵将 赵奢 击秦,大破之 前 257年魏 信陵君 救赵,大破秦军 前 247年 信陵君 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 233年秦攻赤丽、宜安,被赵将 李牧 击退 前 232年秦攻番吾,又被 李牧 击退 六国抗秦大事年表 不赂者以赂者 丧 齐 与嬴而不助五国 燕 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赵 牧以谗诛 用武不终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终断灭亡在所难免 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 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 20万两,绢 30万匹;向西夏纳银 10万两,绢 10万匹,茶 3万斤。 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 《 六国论 》 的。 时代背景 北宋地图 赂秦之地 封 天下之谋臣 以 事 秦之心 礼 天下奇才 而 为 秦人积威之 所劫 日 削 月 割, 以 趋于亡 为 国者无使为 积威 之所劫哉 礼:以礼相待,名 ——动 封:分封 劫:胁迫,挟持 以:用 事:侍奉 为 所:被动 日、月:一天天的、一月月的,名 ——状 以:以致 为:治理。 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 其势弱 于 秦 而 犹 有可以不赂而胜 之之 势 苟 以天下之大 下 而 从 六国破亡之 故事 是 又在六国 下 矣 苟:如果 于:比。 犹:仍,还。 之: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