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Ⅱ卷)高考地理冲刺卷 02(教师版)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霜冻形成。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图文材料,回答 4。 列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夏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B夏季航行到索马里附近海域时发现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的捕鱼的渔船C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发现正午日影位于南侧D返航时途经加尔各答可以大量购置棉花,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冻土广布,气候寒冷 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 沙漠广 5、. 贵州省 B. 青海省 D. 上海市 总人口数持续增加 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 人口流出现象严重乡村人口迁入城市现象普遍A. B. C. D. 【答案】7. A 析】试题分析:口密度与我国平均水平相当,说明该省不可能是青海省,故 B 项错误;根据城市化水平为 40%,可以判读该省不可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故 C、D 项错误;贵州省位于西南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最有可能,故 A 项正确。 最新海量高中、省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发展的潜力较大,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故正确;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人口流出现象严重,故正确;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故乡村人口迁入城市现象普遍,正确;据图中数据可知, 6、总人口数波动增加,故错误。 综上,B 项正确。 考点:城市化,人口变动。 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 每年 5 月到 8 月,湟鱼都要沿周边河流洄游繁殖后代。 2015 年 6 月 24 日,雨过天晴,河水暴涨。 北京时间 16:1916:54 央视现场直播百万湟鱼沿布哈河及沙柳河洄游、群鸟捕食的壮观场面。 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 9. 湟鱼洄游距离越远,幼苗在淡水中生存时间越长,其成活率就越高。 B河床险滩 C水坝拦截 D河水流速10. 当前,为了保障湟鱼顺利洄游,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A拆除水坝 B修建过鱼通道 C阻止鸟类捕食 D炸掉险滩11. 当日直播期间,源冰雪融水变少 逐渐向西偏移 昼长逐 8、当于原来的围垦面积。 广东滩涂主要分布在港口众多的南部沿海地区和岛屿,下图为广东地形图。 材料二 1986年广东湛江果农陈日胜偶然在虎头坡海滩上发现一株奇异稻种。 经过多年试种,稻子可以迎着海潮生长,这就是海水稻依靠海水的养料就可生长,但单产较低。 最新海量高中、了大潮,海水稻仅露出几丛叶尖;退潮后,稻子依然生机一片。 虎头坡海边盐碱田经过5年的海水稻种植,已能种植花生和普通水稻。 研究表明,海水稻基因独特,海水稻可能是进化早期的一个水稻变种。 (1)指出广东省沿海地区地势特点,并分析其多为盐碱地的原因。 (8分) (2)说明围垦给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6分) (3)推测“海水稻”的独特习性并评价发展 9、“海水稻”生产的积极意义。 (8分)【答案】(1)地势低平,(西)北高(东)南低(2分) 距海近,易受海水影响,地下水含盐量高(2分);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地下水埋藏浅(水位高)(2分);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2分)。 (2)破坏滩涂生态环境(2分);海域自净能力下降(2分);造成泥沙淤积,影响港口功能(2分)。 (3)抗盐碱,抗涝,不需施肥、锄草(或无病虫害)(2分)改造盐碱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2分);增加粮食产量(2分);作为水稻基因库,提供优良基因(2分)。 【解析】考点:地形地势判断 滩涂湿地的生态效益 成下列问题。 (24 分)材料一 瓜达尔基维尔河(西班牙南部主要河流,为西班牙的第三 11、特殊性。 (6 分) (2)分析塞维利亚作为商业中心的有利条件。 (6 分) (3)西班牙是全球清洁能源使用的典范。 列举其广泛使用的三种清洁能源并说明理由。 (12分)【答案】(1)欧洲最南部(2分),非洲和欧洲的桥梁(2分),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交汇点(2分)。 (2)工农业发达,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位于河运起止点,是西班牙南部的交通枢纽,便于商品集散;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阔;历史上就是重要的转运港口(6分)。 (3)风能(2分):沿海,且受西风带影响,风力大(2分)核能(2分):经济发达,技术先进(2分)水能(2分):河流多源于山地,落差大;气候较湿润,河流流量大(2分)太阳能(2分):( 14、,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2014 年,中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灾害 9 次,直接经济损失 135. 78 亿元,为前五年(2009 - 2013 年)平均值的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4 分)(2)简述减轻风暴潮灾害的主要对策。 (6 分)【答案】(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4 分) (2)加强风暴潮监测和预报;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 (6 分) (任答三点得 4 分)【解析】试题分析:(1) 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有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叫台风。 (2) 减轻风暴潮灾害的对策,主要是加强风暴潮监测和预报,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 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工程等。 考点:区域主要气象灾害及成因,采取的主要对策。 4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