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原子》参考教案2内容摘要:
1、最新海量高中、“解剖”原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知道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微粒,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了解原子核内还有质子和中子。 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观察或分析前人所做实验的结果,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应用猜想、实验、模型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及原子核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式结构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 教学难点: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汤 2、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的建立,都是在一些事实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猜想、学法指导:观察和分析前人所做实验的结果,应用猜想和建立模型的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及原子核的组成。 设计思路:介绍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过程中迈出飞跃性的一步的过程,即人们从开始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自从电子发现后,人们认识到原子也是可分的,从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子结构模型,其中包括著名的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 由于 粒子大角度散射实验,进一步提出确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了解原子核内还有质子和中子。 本课总体设计思想是: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及师生双边活动,充分展示原子核式模型提出的背景和过程,在科学 4、变,原子的不同组合出现不同的性质。 例如:一块冰糖是什么味道。 分道糖分子时还是甜的,但分到原子时就不再甜了原子能不能再分呢。 本节课我们就沿着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一起来探索微观世界“ 解剖”原子。 新课教学:、电子的发现(5 分钟)1、阴极射线实验直到 19 世纪末,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 十九世纪后期,人们发现了阴极射线。 我们和科学家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个实验1987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确定了阴级射线的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被命名为“ 电子”。 自从一个伟大的发现 电子发现后,人们认识到原子也是可分的。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信息浏览,了解电子的一些知识学生回答:、电子的质量多大。 、电子 6、来,并请一位同学来展示自己的猜想。 2、汤姆生摸型和卢瑟福核式模型下面我们观察当时科学家提出的非常著名的两个原子结构模型:汤姆生摸型和卢瑟福核式模型。 比较一下,你自己的猜想和那种模型相似,这两种模型那一种正确呢。 如何判断。 实验的验证3、 粒子散射实验1911 年,卢瑟福巧妙地利用放射性物质发出的 射线(带正电的粒子流)去轰击金箔预备知识: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什么是放射现象猜想:原子结构与汤姆生摸型相似,会发生什么现象。 原子结构与卢瑟福核式模型相似,会发生什么现象。 观察: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大部分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只有少数粒子发生了偏转结论:卢瑟福核式模型是正确的根据卢瑟福核式模型,。《“解剖”原子》参考教案2
相关推荐
3、. 陡崖【答案】3、C 4、值线图,温度、海拔高度的关系,阴坡、阳坡的差异。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示意图,该岛屿周围海域常年烟雾弥漫,但随着北极航线的开通和对该岛屿的开发,拟建设一大型港口。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最新海量高中、 )A. 低矮灌木 B. 草原 C. 针阔混交林 正确的是( )A. 寒流经过,易使水汽凝结 B. 西风带来暖湿气流C. 岛屿附近水汽充足 D. 寒暖流交汇【答案】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 【分析】由于抛物线与 x轴的两个交点为 A( 2, 0), B( 1, 0),可设解析式为交点式: y=a(xx1)(xx2). 解: A( 2, 0), B( 1, 0)在 x 轴上,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y=a(x+2)(x1).又∵图象过点 C( 2, 8),∴ 8=a(2+2)(21),∴ a=2,∴ y=2(x+2)(x1)=2x2+2x4.
4、对。 读图中数值的分布可以看出西北地区亏损量大,D 对。 故选 B。 外围等值线数值为 0,与其相邻的两条线分别为 0 和 500,说明甲处数值小于 0(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但是不会低于一个梯度(图中相邻等值线数值差 500) ,所以为选 D。 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性质等影响,甲处位于云贵高原地区,水田农业,主要种植水稻,需水量大,岩溶地貌,下渗强烈,地表水缺乏
2、多的年份大约是 ( )A1980 年 B2000 年 C2015 年 D2025 年2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 )A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 B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C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D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3. 2015 2025 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 )A老龄人口增加 B企业用 T 成本上升C少儿比重上升
4、;该地图是针对手机定位数据,不能进行交通方式选择与行程规划,故 D 项错误。 5中西部地区短途客流的增加反映其经济水平的提升,故 B 项正确;图示时间段为腊月二十八,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因素,故 C 项错误;人口从北京、上海等东部城市流出,是返乡过年,与逆城市化无关,故 D 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 3S 技术的应用
代数的五次方程式的理由 》 进入清华大学( 4年) 1937年夏天 1941年 从美国动身回国 1957年 开始把优选发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1930年 1932年秋 由英国留学回国 完成第一部著作 《 堆垒素数论 》 手稿 1950年 2月 出版 60万字的 《 数论导引 》 1958年以后 华罗庚生平故事概略: 以“出名”为开始 倒叙 避免平铺直叙和波澜不兴 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