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4单元第23课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内容摘要:

[ 名句 鉴赏 ] 1 . 春山暖日和风。 【鉴赏】 在这一句里,词人着意突出了春天已经来到人间的特点, “ 山 ”是春意盎然的, “ 日 ” 是暖意融融的, “ 风 ” 是和煦温情的。 读者仿佛置身于明媚的春光里,眼前春山润泽,春日融融,春风和煦,不自觉地就感觉到一种怡然与舒畅。 2 . 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鉴赏】 两句是近写,词人从写远处的 “ 春山 ” 转为写近处的 “ 楼阁 ” 与“ 院中 ” 的景物。 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的 “ 阑干楼阁帘栊 ” 也是与别个季节截然不同的,无不映照着 “ 春山 ” 的新绿 ,沐浴着 “ 暖日 ” 明媚,披拂着 “ 和风 ”的温情。 倘若你站在楼阁上,站在窗子前,凭栏而立欣赏春光,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儿呀。 再细细地品味品味 “ 杨柳秋千院中 ” 一句,幽静雅致的小院儿,那小院儿里有傲然的白杨,有婀娜的垂柳,特别是那树下的秋千悠然的荡来荡去,仿佛有妙龄少女们的欢声笑语传将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 [ 素材 应用 ] 1 . 课内素材 令人向往的山水风光美景图 在中国古代诗词曲中,讴歌壮丽山河,描写田园风光,历来是占比重最大的传统题材。 乔吉在【双调 水仙子】 ( 重 观瀑布 ) 这一小令中引用恰当的典故增加了作品神奇的色彩,为我们展示了祖国山川秀美的自然之景。 白朴的【越调 天 净沙】 ( 春 ) ,词人重点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由 “ 春山暖日和风 ” 三幅画面展开想象,语言上运用列举,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并列构成一系列意象,创造一种意境,勾勒了一幅 “ 春景图 ”。 【应用角度】 这则素材可用于与 “ 自然美 ”“ 环境 ”“ 绿色生活 ” 等相关的话题写作中。 2 . 热点素材 很高兴看到中国已做了很多 —— 国际专家点赞中国环保进展 新华网北京 3 月 8 日电 “ 中国正着力治理环境,很高兴看到中国已经做了很多。 ” 曾担任中国多个环境项目顾问的德国生态专家汉斯-约阿希姆 马德说。 与马德一样,多位外国专家认为中国在环保领域还面临不少挑战,但都点赞中国在为 “ 蓝天碧水 ” 做出的巨大努力。 驻柏林分社记者郭洋报道: 马德说,在能源方面,中国除使用传统煤电外,还在尝试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并且可再生能源领域 “ 发展速度惊人 ”。 中国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在风电方面,中国 2020 年新增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占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 27% ;在太阳能方面, 中国 2020 年新增并网光伏发电容量 1 060 万千瓦,约占全球新增容量的四分之一。 马德还列举了中国在环保领域取得的其他一些成就,如中国设立了很多环境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 这种做法非常值得称赞 ” ;还有国际贡献方面,中国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会议上支持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 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 【媒评文摘】 1. “ 中外对话 ” 首席执行官、总编辑伊莎贝尔 希尔顿认为,人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中国在 “ 十一五 ” 期间以及 “ 十二五 ” 期间在改善环境上做了很多努力。 过去 10 年,中国努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并朝着一个可持续的模式发展,取得 了一些成功。 —— 新华网 2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技术、工业和经济司交通处处长罗布 德容说: “ 中国过去十年在治理交通污染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 柴油标准就是一个例子,中国已经宣布从 2020 年起全面实施 “ 国四 ” 柴油标准,珠三角等一些地区还开始实施 “ 国五 ” 柴油标准。 德容表示,十年前中国在这一领域远远落后于欧洲和美国,如今中国已经引进了与欧洲相同的最清洁的柴油, “ 这是一个重大成绩 ”。 —— 山西新闻网 [ 佳作 领悟 ] 小桥流水共悠悠 —— 鉴赏元曲 红山飞雪 蒙古人剽悍的铁骑裹挟着凛冽的寒风,踏碎了南宋朝 廷十里繁华扬州梦;曾在大漠上空游弋的盘雕,挥动强劲 的翅膀,击碎了二十四桥下那轮在波心荡漾的冷月。 大江东去的涛 声,醉里看剑的灯火,在烽火硝烟中淡了,散了。 《满江红》的壮怀激烈,《雨霖铃》的凄清哀婉,随沉沉暮霭,消失在历史的茫茫烟波里。 带着千古兴亡的沉重叹息,飘散着山野市井的慢歌快板,在古道西风中,元曲骑着一匹瘦马,向我们走来。 宋词里一品女儿红,被宋朝的风风雨雨酿造得醇香、绵长;元曲是一杯二锅头,被元朝的山山水水浸润得散淡、辛辣。 宋词是深宫大院里的青花瓷,精致、优 雅;元曲是房前屋后的红土陶,粗犷、朴实。 宋词是文人墨客眼里的清泪、心中的忧伤;元曲则是飘散在街头巷尾的微风,是蜿蜒在蒙古高原的涓涓溪流。 千古兴亡,朝代更迭,元代的诗人们怎能不心生感慨呢。 见惯了刀光剑影,听熟了鼓角争鸣,就看淡了富贵功名。 也许蒙古人的粗犷豪爽、不拘小节深深烙在元代诗人的脑海中,他们的诗句从高深的宫廷流向散落的巷陌。 再也不是南宋那浩瀚的长江大河,而是夹杂着高原泥土的溪流,虽不能那样雄浑恣肆,却也浪花朵朵,灵动而璀璨。 也许南宋的遗老遗少们厌倦了宋词的呐喊与忧伤,将一份轻松和幽默注入元曲的灵魂 里。 少了些许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唱出的却是 “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 就像宋人不肯循规蹈矩地照写唐诗,将工整的 “ 七言 ”“ 五言 ” 拆散,铺叙在苏轼的明月中、秦观的纤云里、李清照的黄花上,将一川烟雨、满怀愁绪吟咏得明明暗暗、深深浅浅、长长短短。 元人从宋词的烟雨里走出来,抖落蕴涵在长短句上晶莹的泪花,脱掉披挂在上下阕上华丽的外衣,将嬉笑怒骂写入诗篇,叫村言俚语皆成佳句。 少见了红袖添香的温存与浪漫,却将文人的雅兴唱成百姓的小曲,唱进作家的小说里,唱到了民间的舞台上。 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