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2单元第10课酬赠诗四首内容摘要:
【答案】 新娘一大早就起床 , 在红烛光照中装扮 , 以待天明。 可见其对拜见公婆一事相当重视。 3 . 考试 、 应试作文在诗中又是用什么来比喻的。 【答案】 考试用 “ 拜舅姑 ” 来比喻 , 应试作文用 “ 画眉 ” 来比喻。 4 . 阅读张籍的《酬朱庆馀》: “ 越女新妆出镜心 ,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 一曲菱歌敌万金。 ” 分析张籍是怎样回答朱庆馀的。 【答案】 朱庆馀是越州人 , 越州出美女。 于是张籍干脆就把他比作越州美女 , 安慰他:你应该就像美女一样 , 要对自己的美丽有充分的自信。 你的文章犹如越女所唱的菱歌 , 一曲即价值万金 , 是珍贵的齐纨也无法买来的。 其实也就是明白地告诉了朱庆馀:放心吧 , 考官那边我已经搞定了 , 你就放心参加考试吧。 [ 名句 鉴赏 ]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鉴赏】 新娘对 新郎问语:不知打扮是否合乎时尚,能否讨公婆欢心。 由于是新妇,羞涩难言,但又不得不说,只好 “ 低声 ” 问,对人物心理描绘相当精细而逼真。 这段晨起时新婚夫妇的对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洞房春晓的闺意图。 作者借此表达对张籍提拔或奖掖自己的希望。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 常识 速览 ] [ 识作者 ] 古文运动的领导者 —— 柳宗元 柳宗元 (773 - 819) , 字子厚 , 祖籍河东 ( 现在山西永济 ) , 世称柳河东。 生于长安 ( 现在陕西西安 ) , 长于长安。 幼敏悟 , 4 岁时 , 母亲卢氏教以古赋 14 篇 , 皆能朗朗背诵。 贞元九年 , 进士及第。 这一时期 , 他在功名 、 仕途上都比较得意。 贞元二十一年 , 唐顺宗即位 , 33 岁的柳宗元为之礼部员外郎 , 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 , 为反对宦官专权 、 藩镇割据 , 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 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 7 个月 , 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 宪宗即位 ,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 ( 现在湖南零陵 ) 司马。 在永州 10 年 , 艰苦生活的磨炼 ,辛勤的创作 , 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 元和十年 , 柳宗元奉诏回京 ,但旋即又改贬为柳州 ( 现在属广西 ) 刺史。 柳州所处荒僻 , 环境恶劣 , 柳宗元 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 , 如释放奴婢 、 组织开垦荒地 、 兴办学堂 、 破除迷信落后风俗 、 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等。 4 年后卒于柳州 , 年仅 47 岁。 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 柳宗元和韩愈齐名 , 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 是 “ 唐宋八大家 ” 之一。 他的诗幽峭明净 , 自成一家。 [ 探背景 ] 此诗作于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 诗人时当壮年 , 正是大展宏图之际 , 但政治上的沉重打击 , 使他忧危愁苦 , 心情难平。 《新唐书》本传言他 “ 既窜斥 , 地又荒疠 , 因自放山泽间。 其堙厄感郁 , 一寓诸文 ”。 为了排遣愁思 ,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 , 他与朋友浩初 和尚一同登山望景 , 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 , 更触动愁怀 , 真是 “ 登高欲自舒 , 弥使远念来 ” ( 《湘口馆》 )。 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 寄给京城长安亲友 , 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 [ 文本 精析 ] 1 .首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 运用了比喻 、 比拟的手法 ;把尖山比喻成剑铓 , 用 “ 割 ” 形成比拟 , 实现了触景伤情这种抽象行为的具体形象化。 2 . 第二句 “ 秋来处处割愁肠 ” 为何突出时间 “ 秋 ”。 【答案】 秋天是万物由盛而衰的季节 , 天气萧瑟 , 树木凋零 , 容易惹动愁思 , 所以古人多有悲秋之词 , 诗人此时此刻 , 更是如此。 3 . “ 割愁肠 ” 短语照应了上文的哪个短语。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 割愁肠 ” 一语 , 是由 “ 似剑铓 ” 的比喻所产生的联想。 似剑铓的尖山 , 在萧瑟的秋季里 , 对遭贬谪的诗人来说 , 确是觉得有如锋利的宝剑在割自己的愁肠似的。 诗人的愤郁绞痛由此可见一斑。 [ 名句 鉴赏 ]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鉴赏】 诗人由 “ 望故乡 ” 而心生幻想:如果能将身躯化作千百亿个,那么我。20xx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2单元第10课酬赠诗四首
相关推荐
【答案】 诗人由陈琳得遇曹操而联想到远在邺都的铜雀台 , 猜想当年是何等显赫的铜雀台如今也一定是独对黯淡的暮云了。 这既是对曹操这位识才爱才惜才明主的追思 , 也是对那个重才时代的向往。 而 “ 铜 雀荒凉 ” 正象征着一个重才时代的永远消逝 , 诗人对身处弃才毁才时代之憎恶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联想和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如:
【答案】 这两句诗既是那些深受灾难的平民百姓在发 出愤怒的呼喊 , 也是深刻了解人民痛苦的诗人对那些残暴官吏的强烈斥责。 3 . 诗的开始一直采用第三人称 , 为什么 “ 剥我身上帛 , 夺我口中粟 ” 突然使用了第一人称 “ 我 ”。 【答案】 诗人难抑愤怒之情 , 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 , 改用 “ 杜陵叟 ” 的口气 , 直接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发财而不顾百姓死活的 “ 长吏 ” ,
【答案】 是批评项羽 , 说他不能 “ 包羞忍耻 ” , 不算一个真正的男人。 3 . 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 , 批判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不善于把握机遇 , 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 不善于得人 、 用人;惋惜他负气自刎 , 使如日中天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在惋惜 、 批判 、 讽刺之余 , 又表明了 “ 败不馁 ” 的道理。 [ 名句 鉴赏 ]
教师 宣布学校艺术节即将举行的校园活动,我们将开展门票设计大赛,同学们设计的门票将有机会制作成真的门票使用。 揭示课题 (二 ) 新课 欣赏图片,了解门票的发展史。 欣赏各类门票设计作品,分析门票的基本要素。 ( 门票的主券、副券、主题、图案、
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 , 试协律郎 , 定居洛阳。 60 岁时 , 因母死去官。 郑余庆镇兴元 , 又奏为参谋 、 试大理评事。 郊应邀前往 , 到阌乡 ( 今河南灵宝 ) , 暴病去世。 诗与韩愈并称 “ 韩孟 ”。 其为诗惨淡经营 , 苦心孤诣 , 多穷愁之词 , 属苦吟诗派 , 继承杜甫而别开蹊径。 五言古诗硬语盘空 ,多为自诉穷困和愤世嫉俗之作。 绝句质朴简练 , 有古乐府
己用折、撕的方法制作的窗花贴在 窗户上,比一比哪一组的窗户最漂亮。 ( 2)评评哪组的窗花最有特色(从窗花的形状、色彩的搭配上分析)。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当场表演,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表扬撕得有创意的作品。 鼓励学生将所学本领应用在平时的生活中,撕出各种美丽的窗花,装饰周围的环境。 ●方案二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胶水等 (教师)示范用纸、窗花纹样实例等 教学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