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1)教案(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摘要:

1、最新海量高中、均数(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练习和区别教学难点利用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1. 投影展示课本第八章的章前文字、章前图和一组问题,引入本章主题。 2. 用篮球比赛引入本节课题:篮球运动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运动 2、项目,尤其是男生们更是倍爱有加。 下面播放一段 国篮球协会)比赛片段,请同学们欣赏。 在学生观看了篮球比赛的片段后,请同学们思考:(1)影响比赛的成绩有哪些因素。 (心理、技术、配合、身高、年龄等因素) (2)如何衡量两 个球队队员的身高。 怎样理解“甲队队员的身高比乙队更高”。 要比较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呢。 (收集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并用两个球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作出判断)在学生的议论交流中引入本节课题:“平均数”。 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内容 1: 算术平均数投影教材提供的 国篮球协会)20112012 赛季冠、亚军球 队队员的身高、年龄的表格,提出问题: “北京金隅队”和“东莞银行队 4、 1平均年龄 =(191+224+232+262+271+282+292+351)(1+4+2+2+1+2+2+1)=)你能说说小明这样做的道理吗。 学生经过讨论后可知,小明的做法还是根据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的,只是在求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了乘法,因此这是一种求算术平均数的简便方法。 例 1:使用教材的例 1 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第(1) (2)问录用的人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从中认识 由于测试的每一项的重要性不同,所以所占的比份也不同,计算出的平均数就不同,因此重要性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教师结合例 1 给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 5、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 如例 1 中 4,3,1 分别是创新、综 合知识、语言三项测试成绩的权,而称850472为 A 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第三环节:运用提高内容:1. 某班 10 名学生为支援“希望工程” ,将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失学 儿童。 每人捐款金额如下(单位:元):10, 12,1,5,16,30。 这 10 名同学平均捐款多少元。 2. 某校在期末考核学生的体育成绩时,将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表现占成绩的 20%,体育理论测试占 30%,体育技能测试占 50%。 小颖的上述成绩分别为 92 分、80 分、84 分,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3. 从一批机器零件毛坯中取出 20 件,称得它们的质 量如下:(单位:千克)2001 2007 2002 2006 20052006 2001 2009 2008 2010 (1)试求这批零件质量的平均数。 (2)你能用新的简便方法计算它们的平均数吗。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内容:引导学生用“我知道了” , “我发现了” , “我学会了” , “我想我以后将”的语言小结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运用。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课本习题 1,2,3 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