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离散程度》(1)教案(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摘要:

1、最新海量高中、据的波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2、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能借助计算器求出相应的数值。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了数学知识的抽象美及反映在图像上的形象美,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力教学重点会计算某些数据的极差、标准差和方差。 教学难点理解数据离散程度与三个“差”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计算器,投影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投影课本 例。 (通过对问题串的解决,使学生直观地估计从甲、乙 2、两厂抽取的 20 只鸡腿的平均质量,同时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水平”相近时,两者的离散程度未必相同,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量度极差)2、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极差是用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二、活动与探究如果丙厂也参加了竞争,从该厂抽样调查了 20 只鸡腿,数据如图(投影课本 159 页图)问题:1、丙厂这 20 只鸡腿质量的平均数和极差是多少。 2、如何刻画丙厂这 20 只鸡腿质量与其平均数的差距。 分别求出甲、丙两厂的 20 只鸡腿质量与对应平均数的差距。 3、在甲、丙两厂中,你认为哪个厂鸡腿质量更符合要求。 为什么。 (在上面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比较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