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23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内容摘要:
所装砂子的质量; B.按图装好实验器材; 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砂桶; D.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 6 V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 E.保持小桶及其中砂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 M值,重复上述实验; 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 a- M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 a- M关系. (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 __________步实验之后. (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 __________,应把 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 (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__________,应把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解析 实验中把小桶及其中砂子的重力看做与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相等,没有考虑摩擦力,故必须平衡摩擦力.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 6 V 电压的蓄电池上将无法工作,必须接在 6 V 以下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上.作 a - M 关系图象,得到的是双曲线,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 “ 化曲为直 ” ,改作 a -1M关系图象 . 答案 (1) 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 ① 平衡摩擦力,该步骤应排在按图装好实验器材即 B 步实验之后. (2) 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步骤 D ,应把 6 V 电压的蓄电池改为 6 V 以下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 (3) 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步骤 G ,应把 a - M 改为 a -1M 借题发挥 平衡摩擦力 方法:将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托盘情况下,使小车带动着纸带 ( 打点计时器打点时 ) ,沿长木板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目的:使托盘与砝码的重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 【 变式 1】 (双选 )在 “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实验中,关于小车所受的合力,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小车所受的合力就是所挂小盘和砝码的重力 B.小车所受的合力的大小等于托盘和砝码通过细绳对小车施加的拉力 C.只有平衡摩擦力之后,小车所受合力才等于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D.只有平衡摩擦力之后,且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小车所受合力的大小可认为等于托盘和砝码的重力大小 解析 托盘与砝码的重力不可说成是小车所受的合力, A错误;由于小车下滑必受摩擦力作用,平衡摩擦力之后 (实际上是 Mgsin θ= f),小车所受合力才等于细绳的拉力, B错误、 C正确;只有当小车质量 M远大于托盘与砝码总质量m(即 M≫m)时,细绳中的拉力大小才近似等于托盘和砝码的重力大小,也只有平衡了摩擦力之后,小车所受合力大小才近似等于托盘和砝码的重力大小, D正确. 答案 CD 【典例 2 】 “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的实验装置如图 4 - 2 、 3 - 5 甲所示. 图 4 - 2 、 3 - 5 ( 1) 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 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 4 - 2 、 3 - 5 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s .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 a = ____m /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 2) 平衡摩擦力后,将 5 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 a 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 F 的实验数据如下表:。20xx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23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相关推荐
1、最新海量高中、实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3、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过程与方法类比法,让学生在复习中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有理数与无理数的联系,明白数学的有用性。 教学重点重点:了解实数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
1、最新海量高中、据的波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2、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能借助计算器求出相应的数值。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了数学知识的抽象美及反映在图像上的形象美,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1、最新海量高中、角形内角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和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作辅助线证明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推理论证能力。 过程与方法1、对比过去折纸、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2、通过一题多证、一题多变体会思维的多向性。 3、引导学生应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数学。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一题多证、一题多变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
1、最新海量高中、收节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列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2、能熟练地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掌握运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培养学习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的解决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2、通过对问题的解决
2) 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可用 F - x 图象表示,如图 3 - 1- 4 所示. k =Δ FΔ x. ( 3) 适用条件:在弹性限度内. 三、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比较 步骤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1 选定标度 ( 用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的力 ) 无需选标度 2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适当长度线段即可 3
系 ” ) 汽车开动后速度由零逐渐增大,而自行车的速度恒定.当汽车的速度还小于自行车的速度时,两车的距离将越来越大.而一旦汽车的速度增加到超过自行车的速度时,两车的距离就将逐渐缩小.因此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由 v 汽 = at = v 自 得: t=v 自a= 2 s , Δ s = v 自 t-12at2= 6 m 解法二: ( 用数学求极值方法求解 ) 设汽车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