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4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内容摘要:
系 ” ) 汽车开动后速度由零逐渐增大,而自行车的速度恒定.当汽车的速度还小于自行车的速度时,两车的距离将越来越大.而一旦汽车的速度增加到超过自行车的速度时,两车的距离就将逐渐缩小.因此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由 v 汽 = at = v 自 得: t=v 自a= 2 s , Δ s = v 自 t-12at2= 6 m 解法二: ( 用数学求极值方法求解 ) 设汽车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 t秒两车相距最远. 有: Δ s = v 自 t-12at2= 6 t-3 t22=-32( t- 2)2+ 6 由二次函数求极值条件知, t= 2 s 时, Δ s 最大,于是得: Δ s m= 6 m 关于第二问: 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车位移相等,则 v t ′ =12at ′2 解得: t 1 ′ = 4 s , t 2 ′ = 0( 舍去 ) 汽车速度 v ′ = at ′ = 12 m /s 解法三: ( 用图象求解 ) ( 1) 自行车和汽车的 v - t 图象如右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在相遇之前,在 t 时刻两车速度相等时,自行车的位移 ( 矩形面积 )与汽车的位移 ( 三角形面积 ) 之差 ( 即横线部分面积 ) 达最大,所以:t=v 自a= 2 s ( 2) 由图可以看出:在 t 时刻以后,由 v 自 线与 v 汽 线组成的三角形面积 ( 竖线面积 ) 与标有横线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时,两车的位移相等,所以由图得相遇时: t ′ = 2 t= 4 s , v ′ = 2 v 自 = 12 m /s . 答案 (1)2 s 6 m (2)4 s 12 m/s 借题发挥 解 “ 追及 ” 、 “ 相遇 ” 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物体的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关联的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 变式 2】 汽车正以 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 4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 6 m/s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碰不上自行车,求关闭油门时的汽车离自行车多远。 解析 汽车在关闭油门做减速运动后的一段时间内,其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因此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缩小,当这个距离缩小到零时,若汽车的速度减至与自行车相同,则能满足题。20xx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4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相关推荐
2) 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可用 F - x 图象表示,如图 3 - 1- 4 所示. k =Δ FΔ x. ( 3) 适用条件:在弹性限度内. 三、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比较 步骤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1 选定标度 ( 用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的力 ) 无需选标度 2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适当长度线段即可 3
1、最新海量高中、收节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列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2、能熟练地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掌握运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培养学习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的解决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2、通过对问题的解决
所装砂子的质量; B.按图装好实验器材; 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砂桶; D.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 6 V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 E.保持小桶及其中砂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 M值,重复上述实验; 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 a- M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 a-
1、最新海量高中、探究滑动摩擦力1、教学目标: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和滚动时,都会产生摩擦。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 :认识生活中的摩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了解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力之一。 滑动摩擦力既是本章的重点
t= v0+ at = ( + 10)m /s = m /s. (2) 汽车匀减速运动, a =- m /s2,减速到停止的 时间 tm=0 - v0a=0 - - s = s > 10 s 所以 10 s 后汽车的速度为: vt= v0+ at = ( - 10)m /s = m /s. (3) 汽车刹车所用时间 t2=v0a2=3 s < 10 s 所以 10 s 后汽车已经刹车停止,则
B 的过程中,此人跑步的路程和位移. 图 1 - 2 - 2 解析 此人运动的路程等于 ACB 所对应的弧长, 即路程 L =34 2π R =34 2 50 m = m 此人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位移大小等于由 A 指向 B 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即 x = 2 R = 14 50 m = m ,位移的方向由A → B ,与半径 AO 的夹角为 45176。 . 答案 235 .5 m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