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浮力》word教案内容摘要:
1、最新海量高中、识浮力学情分析: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求,要突出知识的构建过程,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实例及实验中感知浮力,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进行合作与交流,分析论证,从而建立物理概念。 教材分析:本章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一大难点,浮力方面的知识具有综合性强,应用广泛,教学要求高,学习难度大等特点。 本节包括三个重要知识点,即什么是浮力。 浮力的产生和物体浮沉条件。 这些知识都要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索取。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知道 到液体或气体 养学生细心、耐心、动手、动脑相结合的学 2、习品质,认识研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探索、观察、分析、归纳,使学生认识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和知道物体浮沉条件。 利用物体浮沉条件分析解释有关问题。 实验器材:烧杯、绳子、大石块、弹簧测力计、细线、浓盐水、水、水槽、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探究实验法。 教学策略:在引入浮力的概念时,首先设计了演示实验,让学生感性认识浮上来的物体受到浮力,自然引入浮力的概念,还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力是竖直向上的,学过程:教案(教师教学活动) 学案(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说明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氢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 (学生可自主回答)轮船受到水对它的托力,而氢气球受 5、中尼想到什么。 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说一说。 学生结合老师讲的事例可能提出的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形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等有关。 让学生提出猜想探究学生提出的猜想,事先为每个小组提供实验器材:大石块、弹簧测力计、细线、浓盐水、水、水槽、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 让学生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上围绕学生提出的猜想进行试验,老师进行巡视辅导学生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加强学生实验的能力,能够通过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实验后,分析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叫学生做好总结。 总结的结论可能不是很全面,很准确,这时候老师帮结论补充完整。 结论 6、: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浸没的深度无关。 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出结论。 得出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结论: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浸没的深度无关。 8、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有些仪器缺少,有些仪器坏了,导致做实验的过程误差比较大。 还有就是课堂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准,使做联系的时间不充足。 10、器放在斜面上,如图 9示。 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当是( )AF 1 BF 2 CF 3 DF 4 铜块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 )A铜块的体积 B铜块受到的重力C铜块受到的浮 7、力 D开手后,气球从池底开始上浮,最后浮出水面,在此运动过程中气球所受的浮力( )A先不变后变小 B先不变后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 D入水中 10m,则桥墩受到的浮力为 N。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物体受到的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最新海量高中、示,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时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N。 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给出了下面两种现象,请根据现象提出合理的猜想。 轮船从江河航行到大海,在海港加载一定质量的货物后与江河中吃水的深度相同。 由此猜想:浮力可能与_有关。 从井中提水,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 由此猜想:浮力可能与_有关。 图 9-3。《认识浮力》word教案
相关推荐
数计算太难了,又容易算错。 所以我们计算要非常仔细。 ( 2)小丁丁也是列竖式计算,把 163和 237先加起来,也是为了凑整百数。 ( 3)虽然每人采用不同的计算形式,但计算结果相同,说明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 判断:能不能巧算 A 278+374+226 B 62+279+135 C 117+184+129 D 146+126+254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从图内指示加或减。 4. 将得到的结果登入表格。 ) 二、领悟新知(初次探究,整体感知) 师:小朋友找到了新棋与其它棋的不同地方,大家也一定想在新棋上下棋。 老师请教一下小朋友,下棋前应该做些什么。 师:谁来说说这棋怎么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对棋盘和规则 有什么问题要问。 (学生自由提问,提出的问题由学生或老师解答) 师小结:经过大家的思考和讨论,我们已知道新棋的下棋方法。
1、最新海量高中、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一次函数概念的抽象过程,体会模型思想,发展符合意义2、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正比例函数和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系
1、最新海量高中、认识压强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292+163 =455(张) 答:三个年级一共需要买 455张车票。 ( 2)计算问题 2:两列火车一共有多少张座位。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板书) 192+288=480(个) 答:。 ( 3)计算问题 3:座位多还是同学多。 多几人。 师:引导学生思考:座位多还是同学多,应该怎样表示比较合适。 多几人的算式怎样列。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座位数 同学数 480 455 480-
胖是组长,负责买票。 他口袋里有 156元,买票后还剩多少元钱。 你们能帮小胖算一算吗。 小组讨论一下。 汇报解题方法: 4 6=24 15624=132(元) 或: 1564 621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15624 先乘后减 =132(元) 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先乘后减运算顺序的道理。 ( 2)接着小胖他们小组又走了“勇敢者之路”,票价是每位 7元,小胖又买了 4张票。 请大家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