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试题1内容摘要:
1、最新海量高中、究)体育考试中,甲、乙两个同学跑 1000 米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3 分 30 秒和 3 分 50 秒,则 ( )A 甲同学的速度大 B 乙同学的速度大C 甲、乙两个同学的速度相同 D 无法比较谁的速度大(2)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 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C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D 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3)水中游的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 108km/h,陆地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 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 5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 )向月 2、球发射激光,经 接收到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则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激光在空间传播速度 C=3105km/s) ( )A 05 B 05 C 3108 D 3105)试判断下列哪一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A 正在起动的汽车 B 在平直的轨道匀速行驶的列车C 被抛出去的石块 D 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6)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 45m 的路程时用了 30s 的时间,那么它前 15s 内的速度为 ( )A s B s C 2m/s D 3m/s(7)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 170m,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发令员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 4、运动的快慢(11)公共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用固定于路边照相机连续两次拍照的时间间隔为 2 秒,车长为 10 米,如图 3示由此可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 米/秒 (12)小华的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米,他骑自行车去上学所用的时间是 12 分钟,小华骑自行车去上学的速度为 米/秒,是 千米/时(13)由图 3知,甲乙物体做的是 运动,且 的速度大三、问答题(14)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值得公路上行使,为了反映两辆车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某人拍摄了议长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 3示已知每隔 2 秒曝光一次,两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四、计算题(15)一架飞机作匀速直线运动,在 5 秒内飞。《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试题1
相关推荐
1、最新海量高中、样测量和表示力教学目标:1、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其测量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两名同学分别拉一拉力器,学生猜想他俩谁用的力大,引出力的测量二、新课教学(一)怎样测量力老师介绍常用测量力的工具并引导学生做实验。 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
胖也有个问题。 出示:座位多还是同学多。 多几个。 你们是怎么想的。 应该怎样列算式。 启发学生思考:( 480> 455, 480- 455=25)“ 480”和“ 455”分别表示 什么。 ( 6)辅导员也出了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出示:两列火车,以年级为单位上车,同年级的同学在同一列车上,你们来设计一下,如何使大家都能上车。 小胖迫不及待的提供了他的方案:反正座位比人多。 一
24+ 4 7 或 4 7+ 24 先算什么。 4 7表示什么意思。 完整板书: 24+ 4 7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4+ 28 =52( 元) 答:。 小结: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板书:先乘后加) ( 3)练一练。 ( 4)小结。 综合板书:先乘后加减 2. 除与加减混合 ( 1)媒体出示:游翠湖 独立列式计算,有问题可在小组内商量解决。 板书: 23+ 20247。
1、最新海量高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能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杠杆及其五要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此保持糖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糖的“ ”。 3 1811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自然界中存在的能保持物质 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 4 物质一般是由 构成的,但也有物质是直接由 构成的。 5 分子很小,现有直径为 10某分子,要将 个这种分子一个接一个排列才能达到一页纸的厚度(。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原子结构的发现19 世纪发现了比分子更小的粒子原子后
交流一下。 教师出示:中间有一个 0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 0,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 3. 练一练: 把学生收集的数分类贴在黑板上,先互相读,再开小火车。 (随机抽取) 三、写数: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1. 师:刚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数据,今天我也收集了一些。 (在媒体中出示教师收集的数据) 把数据写出来。 师:看看,和你们的数据有什么不同吗。 师:对,我收集的数据都是用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