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与众数》教案(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摘要:
1、最新海量高中、位数与众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 的正确评判。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教学难点:利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内容: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经常要 2、求一些信息“用数据说话” ,所以对数据作出恰当的评判是很重要的。 下面请看一例:某次数学考试,小英得了 78 分。 全班共 32 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 1 个 100 分,4 个 90 分,22 个 80 分,2 个 62 分,1 个 30 分,1 个 25 分。 小英计算出全班的平均 分为 ,所以小英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数学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 小英对妈妈说的情况属实吗。 你对此有何看法。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出评判: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五的成绩 说成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然是不属实的。 原因是全班的平均分受到了两个极端数据 30 分和 25 分的影响 3、,利用平均数反应问题就出现了偏差。 怎样说明这个问题呢。 我们需要学习新的数据代表中位数与众数。 二:合作探究内容:问题: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员 工 经理 副 经 理 职 员 A 职 员 B 职 员 C 职 员 D 职 员 E 职 员 F 杂 工 资 /元 7000 4400 2400 2000 1900 1800 1800 1800 1200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 2700 元。 职 员 C 说:我的工资是 1900 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职员 D 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 1800 元。 一位应聘者心里在琢磨: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 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 学生四人小组 5、0 元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议一议: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 让学生讨论,充分发表不同的观点,然后 归纳起来:用中位数 1900 元或众数 1800 元表示该公司 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些,因为平均数 2700 元受到了极端值的影响。 结合上述问题的探究,引入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一般地,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教师指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让学生用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回头望,解释引例中小英的数学 6、成绩的问题。 三:运用提高内容:1. 对于一组数据:3,3,2,3,6,3,10,3,6,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3;B. 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C.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D.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 答案:20002001 赛季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身高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课本 213页) 3.(1)你课前所调查的 50 名男同学所穿运动鞋尺码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2)你认为学校商店应多进哪种尺码的男式运动鞋。 四:小结内容:议一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哪些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特征:1. 用 7、平均数作为 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2. 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它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3. 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要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确定是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来映数据的平均水平。 五:作业课本习题 3、4 题。《中位数与众数》教案(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上册
相关推荐
1、最新海量高中、索勾股定理(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 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 猜想 归纳 验证”的数学思想,并学会动手的学习方法情感与态度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重点难点:重点: 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难点
它与真实的中国有什么不同。 • 迷宫结构方式与 《 一千零一夜 》 的叙述方式相比,有何共同之处。 探究 1. “ 小径分岔的花园 ” 有几重含义。 【 提示 】 小说中它有多重含义 , 至少有以下几种。 一是指云南总督彭 建造的 “ 花园 ” ;二是他写的杂乱无章的那部小说;三是指时间的多种可能性 , “ 时间永远分岔 , 通向无数的将来 ”。 再有可能还指每个人每个故事会面临多种不同的选择
不好的预兆,态度有点冷淡。 直到看到他小心保存的自己女儿的手印,才终于明白了这个喀布尔人的内心,对他的所有疑虑 都烟消云散,并缩减婚礼开支,资助他回家与女儿团聚。 2. 本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试分析。 【 名师点拨 】 超越阶层的深沉父爱。 在这篇作品里 , 泰戈尔把父女的感情和对穷人的同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挖掘和表现极为深刻。 爱的力量 , 消除了喀布尔和孟加拉之间遥迢万里的距离 ,
国人民,使对辛亥革命的 失败和国内政治的黑暗感到愤怒、失望的鲁迅也极为振奋。 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投入了革命的潮流,向罪恶的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发起了冲锋,挥笔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狂人日记 》。 《 狂人日记 》 •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 • 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 鲁迅自己说,这篇小说 “ 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 作品发表后
在伊斯兰哲学中 , 褒扬奋斗人生的气息也在思辨的灵光中闪现。 穆斯林的这种精神特征在 《 一千零一夜 》 的著名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有充分的表现。 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 探究 1.阅读 《 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 》 全文,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特别注意比较课文中辛伯达两次航海经历的异同,并注意思考:
2、米。 盘天平的指针偏左,要调节横梁平衡应将横梁左边的螺母向_调,如果称量物体的质量时,指针偏左则应_砝码。 (填加或减)最新海量高中、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指针正指标尺中央,右盘中四砝码质量是 50 克、10 克、5 克、500 毫克,则物体的质量为_克。 不能脱离_而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_物体和_物体,而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 力的方向总是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 _和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