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0文通中学七年级第五单元作文教案 周春雷 (2)内容摘要:
2、悉的事来写。 典型事件就是有代表性,有普遍意义的事件,它能以少胜多,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尽量选择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感受深刻的事来写。 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并能反映出真情实感。 第二,叙事要清楚具体。 任何事都有起因、发展和结果。 写记事文章,就是按事件的发展规律,把事件交待清楚。 一般要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交待清楚,其中起因、经过、结果尤为重要。 写事件,还要抓住一定的线索。 因为线索是将一种事物贯穿全篇中而成为情节发展的脉络。 抓住了线索,才能确定材料的取舍,突出中心。 第三,要安排好记叙顺序。 在现实生活中, 4、而对其他材料就可以略写,这就是详略的安排。 有鲜艳的红花,也有绿叶的相衬,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达到生动、真实、有趣的效果,同时突出中心。 第五,结构要完整。 所谓完整,一是指事情从起因到结果的完整,二是指文章结构上的完整。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前呼后应”。 四、范文引路: (例文 1)我有一个心愿星期天本来是我的“解放日”,可作业堆积如山,我只好作 “笼中之鸟”展开了题海战,不过我是“ 身在曹营心在汉”,两只耳朵时刻倾听着外面的动静。 忽然,一阵“阿弥陀佛”的声音传入我的耳际,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偷偷溜出房外,探出脑袋,原来是两个和尚,一个大约 40 岁,披着蓝色的袈裟,看上去挺规矩的;另一个大约 5、60 岁,银白色的胡须一直垂到胸前,右手上握着一把 “拂尘”,他还自称“风水先生”呢。 妈妈仔细打量了一下他后,笑眯眯地问道:“师傅可否替我测一下这屋子的风水。 ” 那老头点了点头。 只见他捋了捋胡须,从口袋里掏出八卦盘,摆弄了一阵之后,他摇了摇头,而且还皱起了眉头,这下妈妈可慌了,悄声问道:“咋样啊。 ” 那老头叹息道:“你这屋子的风水不妙啊。 ”妈妈立即大惊失色,顿时六神无主,只好向他求助:“ 那可咋办呀。 ”那老头摆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而且安慰妈妈说:“施主莫慌。 ” 随手从内袋里掏出两张符,吩咐道:“只要将它们贴在两扇大门上,即可帮你消灾解难。 ” 妈妈如获至宝,连连道谢,可那符却要付 160 元。 这简 7、有机可趁。 科学在发展,但是封建迷信对人们的毒害却根深蒂固。 让我们都来同封建迷信作斗争,彻底消除封建迷信,从而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使人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思考讨论题:1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 3 “摆弄了一阵” , “我又细心开导妈妈”为什么不详细写出怎样摆弄,怎样开导。 4 “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5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五、训练题目:题目:我真想 1)根据要写的内容,把题目补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数在 600 字左右。 六、审题指导: 这个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然后留出一半的内容由考生自己填写的作文命题形式。 从。17-20文通中学七年级第五单元作文教案 周春雷 (2)
相关推荐
1、最新海量高中、做功的快慢学习目标 1经历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明确功率的含义表示做功的快慢。 2知道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了解常见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 3通过对比功率和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了解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4会进行有关功率的简单计算。 课前准备 1 复习回忆复习回顾“第三章第三节快与慢”中速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简要记在下面)。 2家庭实验请与同学合作,测量你上楼时的有关数据
便是我的哥哥 ! ② 只有一处败笔 ,那就是第二个医生的来访。 这个故事占了整整一段 ,本来 是要为那个副主题做些铺垫。 提示 :同为副词 ,二者都表示拿先前的情况和现实的情况对比 ,表示语气的前后转变。 “原来 ”更多的是强调对先前的真实情况有所发现或醒悟 ,它时常是用真实情况对上半句加以说明或解释。 “本来 ”更着重于强调原先的情况。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积累与运用 ,这历史没有年代
2、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会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它。 大家会从 1 数到 10 吗。 二、探索新知:1、 寻找身体上的数师:110 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有 1 个脑袋, 1 张嘴,10 个手指等。 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3)豁然开朗 顿开茅塞 ①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 ,这里就 豁然开朗 了 ,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② 李甲原是没主意的人 ,本心惧怕老子 ,被孙富一席话 ,说透胸中之疑 ,起身作揖道 :“闻兄大教 ,顿开茅塞。 但小妾千里相从 ,义难顿绝 ,容归与商之。 得妾心肯 ,当奉复耳。 ” 提示 :二者都有一下子领悟的意思。
与汉学家艾伯特有一番玄妙而精彩的对话。 博尔赫斯以他惯用的虚实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把读者带入了他的迷宫。 彭 㝡 的小说就是迷宫 ,“时间永远分岔 ,通向无数的将来 ”就是 “谜底 ”。 时间是无限的 ,人的幻想也因此无限 ,而幻想的无限就能构成无限的迷宫 ,写作是通向无限和永恒的途径。 彭 㝡 的那本想像中的书永远写不完 ,他的书创造了多种未来、多种时间 ,那些时间又扩散、分岔 ,层次无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