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语文选修第9课李商隐诗三首4内容摘要:
寻求一定的时空次序,全部以诗人内心之情感贯穿,且 虚处多 ,实处仅见“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句。 《 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 )诗 暗示语多,且虚实相生, 形成扑朔迷离的意境。 贾 生 写作背景简介 贾谊被贬长沙,成了历代文人抒写怀才不遇时常用的题材。 这里, 诗人不是作陈词滥调,而是选择贾谊被召回长安时宣室夜对的情节入诗,别有新意。 《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 :“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 (祭祀后,接受神的福佑 ),坐宣室 (未央宫前殿正室 )。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半夜,文帝前席。 即罢,日:‘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李商隐在 《 异俗 》 中说“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洪炉,道家认为天地这个大炉子产生万物 {贾谊不信,而有自己关于鬼神的观点 )。 一般文人皆以此为一段君臣遇合的佳话,但本诗却不同于此。 对该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贾生 唐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A、这是诗人想象的情景:汉文帝求贤,召见被流放的贾谊。 贾谊非常兴奋,大谈安邦治国之道,言谈高雅,无人可比。 B、这是诗人向往的情景:汉文帝求贤若渴,贾谊连夜献策。 鬼神也被当作贤臣询问。 C、第三句继续蓄势,为最后一句揭开谜底再铺垫,写汉文帝挪动坐处,靠近贾谊,竭力刻画君主虚心纳下的姿态。 D、第四句揭开谜底:原来汉文帝并不关心百姓,而是向贾谊询问关于鬼神的事。 强烈地讽刺了汉文帝求贤不用贤,崇佛媚道的本来面目。 ( ) 思考:本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欲抑先扬的写法。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 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 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此诗 托古讽今 ,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 诗中有讽刺,有感慨。 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20xx粤教版语文选修第9课李商隐诗三首4
相关推荐
1、最新海量高中、样测量和表示力 力八年级 班 姓名 座号 一、填空题1物体的重力是由于_ 而产生的,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 ,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的原理制成的,用来测量 的大小。 _,使用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_上。 4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表达式为_,一个质量是 30 物体所受重力是_ N一只熊猫的体重是 490 N
2、字。 生:能。 (学生前后 4 人为一组认真地去数,他们有的先数小熊的个数,也有的先数小兔子,还有的先数小鸟的只数,当数的结果不一样时,又重新去数,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生:我数出来有 5个字、9 只小鸟、2只小兔、4 只松鼠、6 只小熊、3 个蘑菇、8 棵树、7 朵花、1头大象、10 只蝴蝶。 生 1:我给它们从小到大排,1,2,3,4,5,6,7,8,9,10。 生
探究 素材积累 ——在凛冽的寒风中 ,身体那点温暖正一步步退守到一个隐秘的有时连我自己都难以找到的深远处 ——我把这点隐深的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生活。 我的亲人们说我是个很冷的人 ,不是的 ,我把仅有的温暖全给了你们。 点评 这段话含蓄深沉 ,充满了暖暖的人间温情。 从被冻坏一条腿以后 ,作者彻底认识了寒冷的厉害 ,从而也形成了对困难与挫折的深刻认识 :一个人去盲目地对付巨大的困难与挫折
,要和你画的第一种三角形不同。 反馈: 3个锐角 2个锐角、 1个直角 2个锐角、 1个钝角 思考:有没有 2个钝角的三角形。 有没有 2个直角的三角形。 动手画一画。 2.小组活动:把信封中的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分类。 分组演示分类结果。 问: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 师:第一类三角形有 1个直角,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直角三角形。 其它呢。 生:第二类,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生:第三类
的结果(教师指名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板书) 3.师:那到底怎样的图形叫三角形,怎样的 图形叫四边形呢。 通过刚刚的分类,谁能够说一说。 (师指名回答,板书) 4.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四边形。 5.认识了三角形和四边形之后,请大家一起动动手,发挥你们的想像,自己搭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学生动手,师巡视)并说明“围成”的含义
几类。 ( 3)分好后,小组里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3. 交流。 请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分的。 交流时,请你讲清 : ( 1)你们小组将这些角分成了几类。 ( 2)是按什么分的。 师:……我们分的标准不同,分出来的结果也不同。 4. 再次分类 师:抓住分三类的小组,引导全班学生再次分类,同时请一人在黑板上分类。 5. 归纳 (二)认角 —— 理解锐角、钝角的含义。 ( 1)引导学生给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