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描述运动》参考教案内容摘要:
1、最新海量高中、怎样描述运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知道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取参照物。 知道运动的相对性。 了解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大量生活事例的观察、讨论和分析,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学习从具体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 学会用“比较 ”的方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 物质是运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的多样性。 运动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处于 2、永恒的运动之中。 其中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 机械运动的知识是学习其他各种运动的基础,也是本章进一步学习“速度” 、 “运动和力的关系” 的必备知识。 教材的编写思路:本节教材由浅入深,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再进一步探讨运动的相对性和多样性,即:机械运动怎样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的相对性自然界中运动的多样性。 教材每一个知识点的展开,大都是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然后通过“想一想” 栏目,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本节教材最后对运动的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认识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自然 4、运动的相对性等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 由于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所以课题的引入比较容易,引入的方法也很多,以下两种方法可供参考。 通过画面引入:剪辑一些与运动有关的视频资料,用多媒体播放。 如激烈的足球比赛,优美的冰上芭蕾;火箭拔地而起,瀑布飞流直下;辽阔的草原上万马奔腾,蔚蓝的天空中飞机编队拖着彩色烟雾在做特技飞行;子弹击碎鸡蛋的慢镜头特写,花朵盛开的快镜头播放画面戛然而止,学生意犹未尽。 这时,可声情并茂地诵出章首诗或如下文字:“星移斗转,沧海桑田,草长莺飞,万马奔腾。 公路上车辆如梭,川流不息;长空里机群呼啸,风驰电掣。 运动使我们的世界变化多姿。 宇宙中的一切都在运动吗。 物理学中 6、学时可以按照教材的顺序,先列举大量机械运动的实例,归纳出什么是机械运动;然后让学生分析教材图 7结出参照物的概念和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参照物的知识,解答“ 想一想” 栏目中的问题,以落实相关知识。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过程更加贴近学生,也可以打破教材的编写顺序进行教学:即开始不学机械运动的定义,而是采取“解剖麻雀” 的办法,直接由“活动 1”入手,让学生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教材图 7示的游戏图) ,体会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建立参照物的概念;然后由此展开,让学生列举更多机械运动的例子,总结出机械运动的定义。 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教材图 7常直观,有关场景学生比较熟悉,对学 7、生来说有亲近感,由此切入认识运动,有利于学生将生活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正如物理课程标准所说:物理教学要“ 重视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生活经验的作用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获得知识,不要求严格按照知识在学科中的逻辑关系进行教学。 ”另外,因为机械运动的定义中隐含着参照物,如果先学机械运动,学生不容易透彻地理解机械运动的定义,而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 具体教学建议如下。 关于“活动 1”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观察教材图 9对比(a)、(b)两图,判断:哪个小孩运动了,哪个没动。 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回答;重点应放在第二个问题上,教 9、动的。 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作出判断的。 学生列举大量生活实例。 启发学生思考总结:这些实例有什么共同特征。 从而得出机械运动的定义。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可以回放本节课引入时所用的古诗词(也可以用教材上的例子) ,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看山恰似走来迎 ”,是以什么为参照物作出的判断。 “仔细看山山不动”又以什么为参照物。 若以船为参照物,站立在船上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以大地为参照物,船上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对此你有何感想。 由此得出:同一物体,相对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结果可以不同,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运动的相对性。 为了使学生对运动的相对性有更直观的认识,建议让学生做做下面的实验:将课本放在课桌上,把钢 11、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车铃铛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我们通常说房屋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若以太阳为参照物,房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人们为了研究飞行器的性能,一般先在地面上做“风洞” 实验:让高速气流吹过静止的飞行器模型,效果与飞行器模型在空中高速飞行相同。 说说这样做的道理。 在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两位运动员奔跑的快慢应尽可能一致,为什么。 (请参加过比赛的学生讲)请运用运动的相对性分析“刻舟求剑” 的故事。 图 7里还可以介绍“运动的相对性” 在电影特技镜头中的应用:例如要拍摄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情景,一般先拍出孙悟空在布景云朵上表演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中真实的白云、地面上的 13、是运动的,自然界中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自然界中运动的多样性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课前可以收集一些有关天体运动、地质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方面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在课堂上播放,并引导学生列举更多的例子,通过大量事例使学生意识到:运动是自然界普遍的现象,物质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果学校条件不足,可充分利用教科书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自学课文有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师生再列举一些实例,以丰富学生对运动多样性的认识。 4教学评价课堂测评1学习本节课之前,你是如何认识运动和静止的。 你通过哪些事例认识到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2怎样用“比较法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 3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 14、东岭。 ”这是陶渊明的两句诗,诗人用 “沦”和“ 出”两个字对运动作了形象的描写。 那么他描写这两个运动时,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 42005 年 10 月 12 日上午 9 时,随着一声轰鸣,我国神舟 6 号飞船成功发射。 我们从电视画面上看到,火箭冉冉升空,费俊龙和聂海胜安然地仰坐在船舱里。 以地面为参照物,宇航员是 的;以费俊龙为参照物,聂海胜是 的;以 为参照物,地球正渐渐远离而去。 5小明说:“ 并非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山岭、树木、房屋、课桌就是静止的。 ”针对他的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观点。 6小红坐在行驶的客车中,看见前面有一辆卡车同她的距离不变;看见后面有一辆小轿车离她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小轿车与路。《怎样描述运动》参考教案
相关推荐
认一认指向标。 2. 认识指向标 ( 1)从这个指向标上你了解了什么。 ( 2)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 3)我可以编成一个 8字顺口溜: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 揭题:今天我们就在这张简单的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二、辨别相对位置 1. 我们已经认识了指向标,那么以小胖家为中心,东南西北 4个方位分别有哪些地方。 2. 打开书,现在以什么为中心。 它的东南西北 4个方位分别又是哪些地
叫做轴对称图形。 2. 生 活中,你还看到过像这样的轴对称图形吗。 3. 判断(探究题 2) (二)认识对称轴 1. 做一个轴对称图形(蝴蝶),验证其特征。 ( 1)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 2)两个翅膀叠合在一起,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 3)
几类。 ( 3)分好后,小组里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3. 交流。 请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分的。 交流时,请你讲清 : ( 1)你们小组将这些角分成了几类。 ( 2)是按什么分的。 师:……我们分的标准不同,分出来的结果也不同。 4. 再次分类 师:抓住分三类的小组,引导全班学生再次分类,同时请一人在黑板上分类。 5. 归纳 (二)认角 —— 理解锐角、钝角的含义。 ( 1)引导学生给锐角
5、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2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敏捷地将它抓住。 令他吃惊的是,抓住的竟是一棵德国子弹。 飞行员之所以能抓住子弹,是因为( )A、子弹相对于飞行员几乎是静止的B、子弹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C、飞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
3、括,将 推 ,拉,提,压等用作用 来概括,从而建立力的初步概念;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实例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学重点及难点重点: 1,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效果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三要素难点: 1,力的概念; 2,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的实例。 师
2、习】-预习导学- 怎样认识力预习检测教学设计 教案 教案下载、浏览、参考 快捷备课】课导入1、展示生活中力的场景:人推车、推土机推土、拖拉机犁地、磁铁吸铁钉等图片,让学生感受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发学习兴趣。 2、展示大炮、飞机的反冲运动的动画,引出为什么大炮发射炮弹时会向后运动,飞机为什么能够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