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语文选修第8课杜牧诗三首2内容摘要:

—— (明)于谦 《 石灰吟 》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唐 黄巢 《 题菊花 》  通过学习这一首诗,我们可以知道,杜牧笔下的早雁是有寄托的。 他 表面上是写雁,实际上是写人 ,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地人民写作四散的早雁。 这是 象征 的表现手法。 全诗通过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小结 咏史诗鉴赏步骤 :  A 写了什么史实。 ——人。 地。 事。  B、诗人的观点。 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 C、诗人写作的目的。 (述己志 ——知人;忧天下 ——明世)  D、写作技巧。 学习 《 题乌江亭 》  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 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 2分钟) ——项羽乌江自刎。 题目,江东子弟。 ——不是英雄所为。 “包羞忍耻是男儿” 因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 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作者议论的依据是什么。 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 为什么会千古流传。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 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惋惜之意,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 借古抒怀。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 “ 败不馁 ” 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肯:怎肯)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自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