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化学规范特训 11-2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4、实验过程中先将样品溶于水,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试剂( 溶液),使 成 淀,过滤24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试剂(K 2液) ,以除去引入的 ,过滤掉生成的 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盐酸,以除去引入的最后加热蒸干 Q 可得纯净的 体。 起始时滤液中含有23于 解而使滤液显碱性, A 项错误;试剂不能23为 溶液,否则会引入难以除去的 B 项错误;图示 3中的 2 次过滤操作可以合并为 1 次,D 项错误。 5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可用一种试剂进行鉴别的是()黑色固体:e(粉)、C无色溶液:()2a 2无色溶液:、无色液体:苯、四氯化碳、无水乙醇、己烯A全部 B只有C只有 D只有答案 用稀盐酸( 稀硫酸),得到浅绿色溶 6、 液至过量,溶液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未见明显现象。 在另一份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氯水和 荡后静置,下层溶液显橙红色。 根据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溶液中一定有 K 、 、 2B溶液中一定有 、 、 、 4C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有 H 、K 、24D溶液中一定有 、 、4 23答案据实验可知,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说明溶液中存在 有无色气体放出, 2说明溶液中存在 根据离子共存原则可知,能与 应23 2的 H 、能与 成沉淀的 、 均不存在。 4 23在实验中,经转变为 ,根据实验可知加入 2溶液至过量,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应为 H。2017化学规范特训 11-2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学生看书自读 12 个注音词语。 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读、要求读准字音。 去掉注音出示 12 个词语。 ( 1) 请你找一找那些词语是表示树木名字的。 ( 2) 你还知道哪些树木的名字。 把词语中要求会写的 9 个生 字加点。 ( 1) 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 2) 你知道这些字为什么都有“木”字旁吗。 ( 3) 打乱顺序“开火车”读生字 三、 分类比较、学习生字
( 1)导读。 结合插图,看拼音试读课文,看谁能先读好:这一课写了文文的哪些事。 ( 2)再读。 看拼音和汉字,读课文,学生标出自然段序 号。 【 3)反馈。 课文写了文文的哪些。 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 4)用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三 、再读课文,引导读中领会。 ( 1)读第一,二三自然段,出示问题:你能说说文文怎么学大人的 样子的。 结果怎么样。 ( 2)交流自己的想法。 (
课题 小壁虎借尾巴 课时安排 3 审核人 黄远民 使用时间 学 习 目 标 1.能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练习说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 重点 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 2.晓得几种植物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尾巴能再生。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导 案 自 主 学 习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放录像,小壁虎爬在墙上捉蚊子的情景) 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录像中捉蚊子的动物是谁。 师板书
尔来 四万八千岁 , 不与开国的传说是多么渺茫难详。 历经了四万八千年 , 不同 秦塞通人烟。 秦地互通来往。 蚕丛及鱼凫( f ): 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远古蜀国之王。 茫然: 指时间久远。 尔来: 从那时以来。 尔 , 那 , 指开国之初。 秦塞:秦地 , 即今陕西一带。 塞 , 山川险阻的地方。 西 当向西有高 太 白 有鸟 道 , 可 以 横峻的太白山迎面而立 ,
3、)表示的曲线的普通方程为 (x3) 2(y4)x 3 2y 4 224,这是圆心为(3,4),半径为 2 的圆,故圆上的点到坐标轴的最近距离为 数方程 ( 为参数)和极坐标方程 6表示的图形分别是( )x 2y A圆和直线 B直线和直线C椭圆和直线 D椭圆和圆答案数方程 ( 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 ,表示椭圆极坐标方程x 2y 6直角坐标方程为(x 3) 2y 29,表示圆7已知直线 l:
的猿猱都不能越过。 山路曲折盘旋,蜀道极高处,登者可以在山上摸到星辰,写出了蜀道的高峻。 ( 2)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开路的艰难 , 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 , 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 点染了文章神奇的色彩 , 吸引了读者。 ( 3)第一段是从什么 .角度写蜀道之难的。 并找出相应诗句作简要分析。 明确:主要是从开路之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