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5课蜀道难3内容摘要:
蜀道之难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夸张、想象、虚实结合、反衬 ( 2)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正面实写 夸张 ( 3)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侧面虚写、反衬 夸张 朗读第二段 并梳理字词 (请你用一段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这幅画面) 借景抒情: 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 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 这几句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夸张: 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动静结合: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 • 远近结合: 诗人描写的景色既有“去天不盈尺”的山峰,也有如在眼前的“倒挂枯松”。 • 拟人: “争”形象的写出水势汹涌、水声轰响的情景 朗读第三段 这一段写蜀中剑阁的寓意何在。 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 • 明确: 从历史回到现实 , 从写景转而言志。 说明剑阁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 如果有野心的叛乱者与朝廷对抗 , 发动战争 ,朝廷的军队很难攻进蜀中平定叛乱者 , 因而就会造成 “ 暴尸山野 , 流血遍地 ” 的战乱局面。 表明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这几句运用了什 么 艺术手法。 • 明确:夸张的手法,奇特的想。20xx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5课蜀道难3
相关推荐
4、(,2 H 恰好与 1 24H 、 1 反应,D 项正确。 452015石家庄一模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纯碱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H 2O23 3B烧碱溶液与小苏打溶液混合: =O 323C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2H)36H 2I =2I 26H 2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3 6H =4S3H 2O223答案碱溶液因 解而显碱性,A 项正确; 与23应生成 项正确;3 价
5、碳氧双键不能和氢气加成,B 错误;X 分子中有醇羟基,且相邻碳原子上有 H 原子,所以可以发生消去反应,C 错误;羧基能和 于 X 足量,按 此产生的 正确。 62015西安联考 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 液褪色B甲烷和 反应与乙烯和 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 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乙醇、乙酸均能与 应放出
的猿猱都不能越过。 山路曲折盘旋,蜀道极高处,登者可以在山上摸到星辰,写出了蜀道的高峻。 ( 2)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开路的艰难 , 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 , 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 点染了文章神奇的色彩 , 吸引了读者。 ( 3)第一段是从什么 .角度写蜀道之难的。 并找出相应诗句作简要分析。 明确:主要是从开路之艰难 ,
4、 =32H 2O 331向沸水中滴加 液制备 H)3 胶体:_。 答案 3H 2O H)3(胶体) 3H = = = = = 32向 液中加入铜粉: _。 答案2 =233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溶液:_。 答案2H) 36H 2I = 6H 2硫氰化钾溶液检验 :_。 答案 3 =35 气体溶于水:_。 答案3H 2O=2H 2336 溶液与浓盐酸反应: _。 答案210 16H =258H
二、阅读《从军行 ( 之四 ) 》 , 回答下面的问题。 3.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 “ 青海长云暗雪山 , 孤城遥望玉门关 ” :青海湖上空 , 长云弥漫;湖的北面 , 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 , 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 , 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 —— 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 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 , 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
2、先在烧杯里溶解 s);B 项正确,液吸收;C 项错误,含 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D 项错误,实际读数应为 2016厦门质检 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 (含 质)的含量。 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装置 C 中生成的 淀的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 A 中药品应为浓硫酸B在 B C 之间应增添盛有饱和 液的洗气装置,以除去氯化氢气体C为了测得 C 中生成的沉淀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