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4课唐诗五首内容摘要: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重点词语翻译 】 1. 青海 :指青海湖。 2. 穿 :磨破。 3. 金甲 :铠甲的美称。 4. 楼兰 :汉代西域国名,这里 借指敌人。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 •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 •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王昌龄( 698756),字少伯 ,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 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 756年)。 他擅长七绝,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 七绝圣手 ”的名号。 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登临即登高,登高之 “ 高 ” ,相对于平地而言 ,可以是山、楼、台、阁 …… 形式不同但意义相似。 登高则可望远, 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无限情思涌上心头。 特点: 登临何处何时。 目见何景何物。 生发何感何思。 主题:为何生如此之思。 思想感情: 登高览胜,赞美大好河山; 心旷神怡,阐述哲理、豪情; 望远思乡,寄托别情; 怀古论今,忧国、忧民、伤时、伤己; (登临诗的最高境界) “诗圣” 杜甫; (公元 712770年), 字子美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 是初唐有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他在天宝五年(公元 746年)到了长安,后又去应考科举,因李林甫把权弄奸,杜甫和全体应考者都落了第,故终生未成进士。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 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与 李白齐名,世称 “大李杜”。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20xx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4课唐诗五首
相关推荐
4、335.6 g 铁和 6.4 g 铜分别与 0.1 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 )答案最新海量高中、转移 1 子时阳极上溶解的铜小于 )答案35一定条件下,5.6 g 铁与浓硫酸恰好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一定为 )答案363 水完全反应生成 和 移的电子数为 2 )答案37常温下,5.6 g 铁钉与足量浓硝酸反应, )答案38常温常压下的 氯气与足量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3
2、先在烧杯里溶解 s);B 项正确,液吸收;C 项错误,含 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D 项错误,实际读数应为 2016厦门质检 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 (含 质)的含量。 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装置 C 中生成的 淀的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 A 中药品应为浓硫酸B在 B C 之间应增添盛有饱和 液的洗气装置,以除去氯化氢气体C为了测得 C 中生成的沉淀的质量
二、阅读《从军行 ( 之四 ) 》 , 回答下面的问题。 3.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 “ 青海长云暗雪山 , 孤城遥望玉门关 ” :青海湖上空 , 长云弥漫;湖的北面 , 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 , 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 , 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 —— 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 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 , 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
什么特点。 【答案】 通过模拟火车与汽车声响的自然转换 , 把思 绪引发的空间从中国农村转换到了法兰克福的土地。 白描手法被 作者应用得精当而有创意。 5 . 小说中有 “ 青年妇女在学外语 ” 的细节 ,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有何深意。 【答案】 破旧落后的闷罐子车中青年妇女学外语的情形 , 说明我们的祖国在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是大有希望的 , 而且人们有着夺回被耽误的青春的决心 ,
3、醇的酯化均属化学变化。 ( )答案12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和颜色变化,有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13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它们是化学变化。 ( )答案14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15焰色反应有特征颜色出现,所以是化学变化。 ()答案16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4、O 的反应中,1 A,则 A 项错误;在反应=I 23H 2O 中,每生成 3 2转移的电子数为5 项错误;不能根据还原产物的价态确定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实际上氧化性:(浓)(稀),C 项错误;H 具有 3强氧化性,能氧化 ,D 项正确。 42015石家庄质检关于反应11P 154H 2O=5H 35H 2说法正确的是( )AP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只是还原剂B